關閉→
當前位置:中文咖>作文中心>散文>小小山村散文(通用47篇)

小小山村散文(通用47篇)

中文咖 人氣:2.6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散文吧?狹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你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小山村散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小山村散文(通用47篇)

小小山村散文 篇1

“青山綠水出詩來,小小山村桃源在。”這是圖山村的真實寫照。當你來到圖山村時,就會讓你徜徉在綠林中,沐浴在溫馨的氧吧裏。

從縣城出發,行了二十多公里,此時,汽車在崎嶇狹窄的通村公路上行駛,公路兩側青山如黛,濤聲陣陣,鳥啼聲聲,真是“客路青山外,行車綠林前”。轉過幾道彎,進了一個小山口,眼前忽而豁然開朗,一個“世外桃源,近在眼前”。它就是我們此次要來的圖山村。我們去的時候正是農曆三月,此時圖山村給我們留下至深的印象就是“綠”,如果說,人的記憶是需要沉澱了,那麼相信圖山村的“綠”都將沉澱在我們的記憶深處……讓你賞心悅目,讓你忘我,讓你陶醉。

圖山村之美,美在青山映襯雲常來。村四周的山巒起伏,林木鬱鬱蔥蔥,山山披綠裝,處處成綠海。生態優美,村在林中,人在綠中。春季的圖山村雲霧繚繞,可稱“千形萬象竟還空,映山藏水片復重”。有時雲蒸霞蔚,如濃墨重彩;有時雲海騰滾,似潑墨寫意,真是“縹緲中天去,逍遙上界分”。

圖山村之秀,秀在綠水環繞和諧美。在這裏,“曲徑通幽處,民居花木深”。村四周青山綿綿,山中澗流潺潺,村邊有一條小河蜿蜒而過,河水清澈見底,水中時見魚遊其中,可稱是“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村莊房前屋後,都是“綠“的感覺。山腳果樹滿坡,村後茶園畦畦,村前梯田片片,村民喜笑綿綿。

圖山村之麗,麗在民居古樸道潔淨。圖山村有“最美的鄉村”之稱,這裏難能可貴的是,民居與青山綠水完美地結合。“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邊水如環。”遠看,民居錯落有致;近瞧,粉牆青瓦與四周山色相互映襯,融爲一體,宛如天成,真是一幅“小橋、流水、人家”。且村中小道非常整潔,形美色麗。有鵝卵石的,有水泥的,有大理石的。行走在圖山自然村的小道上,猶如人在畫中游。

啊!圖山村風景這邊獨好,好在“青山倒影故鄉情,柳暗花明在此村”。

小小山村散文 篇2

我從很小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思考一些很嚴肅的問題,不是因爲我早慧,而是因爲我的山村。

我的山村在一個遙遠而僻靜的地方,它困在一個窄小寒酸的峽谷中,把自己與外界聯繫的唯一出口悄然隱藏在觸目不到的蒼茫暮色中。少了一份桃源般的恬靜,卻比孤寂的孤島更孤寂。這種孤僻的感覺令人心裏發慌,即使簡單如無知世界裏的孩童,天天面對那推門得見卻又阻隔去路阻擋視線的羣山,也會陡然生出一種時空悲涼的哀切之情。那些羣山好象跟世間的生老病死無關,它們就如同這個世界一般永恆地存在着。我就是在天天面對這些羣山的時候開始對作爲一個山村人而感到苦悶和委屈的。

山村很美,真的很美。這種美挾帶着一種莫名的滄桑感,以一種與生俱來的質樸氣息迫使山村人在面對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的時候變得虔誠和認真起來,就連聒噪的山雀和頑皮的小動物也在不自覺間拔高自己神話自己,變得溫順而敦厚。一切都好象於歲月的洗練中變得詩意盎然,唯美浪漫。確切地說,這種美是沒有經由多情的現代人詮釋和雕刻的自然之美。

可我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不承認它的美麗。也許是因爲她窮,這種窮簡單直接,甚至赤裸裸到不加掩飾,窮到讓一個孩子的想象都到了一個捉襟見肘的地步。不變的晴天雨天,不變的青山河流,不變的生活程序。這種直白直接摧毀了我的想象,我的視線已經貧乏到逃不開打柴、割草、滾泥巴、捉鳴蟬這一類雞零狗碎的山村歲月,偶爾一次對山外邊的猜想也隨着村子上空那若有若無的炊煙漸漸化於無形。這樣的窘困讓我對山村充滿了倦怠和沮喪之情,卻也讓我模模糊糊地預感到,這個世界一定不全是我山村這個樣子的,我堅信它還會以別的形式在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存在着。

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到達那裏。我先是把希望寄託在我的出生上,山村的大人們習慣用“不是自己親生的”的方式來嚇唬自家那不聽話的小孩,當別的孩子因害怕自己是撿來的而憂慮時,我則暗暗企盼着自己真就是父母從小山溝裏、斷橋下或是哪個荒郊野外撿來的,我期盼着有一天會來一個人把我從這裏帶走,帶到那個地方去。可是有一天,我的願望沒有被實現,一個玩伴卻真的被他的親生父母帶走了,然而沒過多久,他卻自己偷跑了回來。他說那邊跟這邊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那邊有比這邊多得多的山,那邊的天比這邊的更細小,幾乎被山逼仄成一條狹小的線條了,聽了他的話我那顆還來不及嫉妒的心頓時涼了半截。於是轉而,我把希望寄託在那頭我日日放養的老水牛身上,因爲在祖奶奶的故事裏,它是神祕且神奇的,既然它都能用脫掉的牛皮載着牛郎去追趕他那上天的妻子,那它爲什麼不能馱着我去那個遙遠且未知的地方?可這個夢也沒有延續多久,在一個晴天碧碧的日子裏,渴水的老牛慌不擇路,跌下山崖摔成了一堆牛肉醬。上學的時候,愚公成了我最傾慕的人,因爲他在天上神仙的幫助下最終成功移走了兩座大山。可是,天上的神仙能夠讀懂我那不爲人知的心思前來助我嗎?隨着年歲的增長,我漸漸發現我的渴望只不過是一場孩子氣的奢想而已。

然而,此時此刻,我那顆生於斯長於斯的心已悄然萌生了背叛之意。

是的,我願意自己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我作爲一名山村人的身份,可是我不喜歡貫徹我這種身份,誰說孩童不明曉貪心呢?那時候,我深覺得自己活得一點兒也不自由一點兒也不美。多數時候,我帶着輕微的抑鬱朝着前面的羣山發呆。在一個浮躁的夏日夜晚裏,我突然驚慌失措,大汗淋漓,穿窗而過的夜色映照着我不眠的雙眼,裏面的掙扎和惶恐一覽無餘,突然的心悸讓我瘦小的身子起了微微的顫抖。多年後回憶起那個悲傷空洞的夜晚,那種絕望仍然使我吃驚。

這種絕望是我於萬千羣山中與一頭牛的長期對峙中逐漸累積而成的。一人一牛,在綠意的團團簇擁中更顯孤單和寂寞。可是,牛不畏寂寞,就着一處青草,埋首下去就是一天,單單丟下我,於是我也只好無語,緘默成了一長串的難以訴說。有時候,害怕周遭的羣山,還有頭上窄小的青天,害怕逼人的沉默會在瞬間將自己吞沒,於是動手扯下幾張柳葉,將它們貼近呼吸,試圖用古老的笛音來跟牛的固執進行對抗。偶爾我也會想起那個傳說,仍以無比熱切地忠誠來期盼着眼前這頭牲畜渾身上下蓄滿了靈氣,會在一個意想不到的日子裏將我從這無望的絕境中拯救出去。但毫無意外,這清清冽冽、瘦骨嶙峋的樂聲除了驚飛幾隻覓食的鳥雀外,迴應我的依然是那專心致志地啃草聲。牛在這天地不變的歲月裏滋潤了血液,倒變成了生活的智者,而我,卻於這青山綠水中憔悴了思想,形銷骨立。

大多數時候,我會躺在離家稍遠的一座瘦小的山頭,和着輕風殘陽,對着無限蒼穹發呆,萬分不解地、故作憂慮地思考着人的存在與虛無,無端地傷感和落淚,直到暮色鋪地才懨懨而回。現在想來,這樣一種無路可走的恐慌和不安也只有在年少覓愁的時代才能感受的如此真切、痛徹。

山那邊究竟有什麼呢?綿延不絕的羣山有終止的地方嗎?我天天踏溪而過,我天天登山而立,我的夕陽我的山村,我看不出它有一絲的老化和改變,也看不出它已逐漸離我遠去。好象一切都亙古存在着,一種比孤單更大的虛無狠狠地攫住了我。我突然覺得不單我是孤單單的,這山村裏的一切都是孤單單的,包括那偶然飄過山村上空的雲朵,那不慎吹過山村裏的清風,那不停吠叫的狗,那一直吃草的牛,還有那羣持鋤而立的農人。這種被迫頓悟起來的滋味讓人措手不及,歲月迫不及待施加而來的滄桑和成熟讓人難堪和無助。

於是我開始痛恨起山村強加給我的這種平庸和淺陋來,我不要天天與那頭老牛相伴着數日子,也不要夜夜枕着蟲蛙聲入夢,更不要像鄰家大嬸那樣早上扛一把鋤頭出門,晚上背一捆柴禾歸家。我再也沒有了耐心和興趣去餵養那些調皮的雞仔,去安撫那隻失寵的狗兒。背叛的心一旦長出了翅膀,就像山村上空的裊裊炊煙一般,一旦掙脫羈絆,頃刻化作無形,用一種急切、謙卑的心態惴惴不安地滲入混沌的外面世界。

於是,在我喜歡思考卻沒有學會思考的年歲裏,我覺得我的山村虧欠了我,在我開始辨別卻不懂得辨別的時候,我背叛了我的山村。

我以爲我足夠堅韌和頑強,能在掙扎中一天天的過下去,除了那些看不見的陰暗傷口外,甚至完好無損,沒有哭泣也不會崩潰,如我曾經度過卻鄙視的山村歲月那般一如既往地過着;我以爲那些旅途中的美麗與醜陋、快樂與悲傷,還有數不盡的繁華與無可挽救的疲憊,我會銘記一輩子,可是我卻淡忘了它,有那時的記憶,卻少了那時的心靈觸動;我以爲我山村裏那種寧靜、幽雅、古樸的氣息會被我遠遠地拋離在身後,那曾想它卻爲我的存在提供了永久地鮮活的血液;我以爲我會守着我的山村永生永世,可是我卻背叛了它。

背叛它,在一個明月初生的夜晚,黯然離棄。那時,山村正在酣睡。而我,已身在旅途,儼然一個哭泣的無助的孩子。腳下,是滾滾無盡的車輪。

小小山村散文 篇3

不知道是誰的斧頭,把三北防護林砍掉,只知道大佬們的腰包,在那段時間裏裝滿了鈔票。

北方沙塵漫天的日子,大佬們正在南方度假;中國遍地霧霾的時候,大佬們移居到了國外。

西伯利亞的風捲着沙塵,給鄉村的冬天披上了陰冷,把繁華的帝都徹底地覆蓋。人們在口罩的後面詛咒着季節,詛咒着天氣。“大佬們”卻沐浴着陽光——盡情歡愛。

北方城市裏參天大樹倒了,變成了一堆堆木材燃燒。南方的樹苗,乘着敞篷車遊玩了半個中國——來了!中國城市裏的參天大樹倒了,變成了一堆堆建築木料。外國的樹苗,坐着包機和專列遊歷了半個地球——來了!

這些灰姑娘們啊,一夜之間變成了高貴的公主,嫁入異國他鄉!這滿是霧霾的城市裏,我聽見她們哭泣着尋找——被偷走了的鉅額嫁妝!

轟鳴的現代化工具,推倒了昨日的城市。高樓如雨後春筍,一座座悄然聳立。爲了這高樓啊:露天的採石場塵沙飛揚;一座座水泥廠灰塵瀰漫;工業園區裏的煙囪一個個濃煙浩蕩……

濃濃的霧霾裏,有着我迷茫的聲音:是誰拿走了豐厚滴利潤,又有誰爲這霧霾買單?

從祖先燧人氏開始,燃燒了五千年的柴草。整整五千年啊,世界沒有改變!水依舊那麼清;天還是那麼藍。怎麼一夜之間,我們農民就製造了霧霾?

老人坐在竈膛前,望着紅通通的火苗兒:一邊嘆息,一邊思考;一邊咳嗽,一邊無奈。

那一聲初冬的雪呀,把田地裏的灰燼早已經覆蓋。這天,還是那個天;這霾,怎麼還是這個霾?

小小山村散文 篇4

這裏的白天,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蟲子和小鳥的歌聲;這裏的夜晚,沒有璀璨的燈火,只有明月把星星擺滿天空。小溪的石隙裏,住着遠古的精靈——蠑螈;茂密的叢林裏,天女木蘭不染紅塵。居住在這寧靜的土地上,我與淳樸爲鄰。

我是這大山裏的孩子,我愛這大山裏的生活。我就在這清淺的小溪裏,和小魚兒捉迷藏。可是我卻不知道:就在那旁邊的石隙中,油脂可比黃金的林蛙正瞪着她圓鼓鼓的眼睛;我就在這濃郁的綠蔭下,採來一把一把的山野菜。可我卻不知道:野菜旁邊的那棵野草——就是傳說中的野山參。摘一個個甜甜的軟棗兒,摘一串串酸酸的山葡萄……可我卻不知道:我躲過了多少次毒蛇之吻。

從黎明到黃昏,從春草發芽到秋葉凋零。我的童年就在這山嶺中穿梭。可我卻不知道——我已經迷醉於這裏的清醇。

風掠過鬆林,陣陣的松濤裏夾雜着一聲聲鳥鳴。我能分清楚哪一隻是山雀,哪一隻是野雞,哪一隻是鵪鶉……可我極目遠望,卻看不見她們的倩影。

躺在松木裏仰望天空。厚厚的松針和苔蘚——這些自然女神編織的地毯好軟好軟……淘氣的風兒扒開松枝的縫隙,漏下一段陽光。我看見如洗的天空中,乘着白雲飄蕩的靈魂。

簌簌的聲音傳入耳朵。我不知道是小蛇或是蜥蜴從我的身邊路過。但是我知道,她們和我都不會敲碎這大自然的寧靜。

小小山村散文 篇5

金秋十月,長空如洗,清輝普照,玉宇澄明。離開喧囂的鋼筯水泥叢林,踏着山間曲徑小道,我走進了荒蕪幽寂的山村。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山間的秋天,層林盡染,蟲鳴鳥啼;谷禾醇香,清風徐來;一山一巒,一草一木,無不充盈着秋的風韻:安詳、平和、斑斕、成熟,令人神清氣爽。

恬淡的山野風情,悄悄抹去莫名的鬱悶,開啓了我久閉的心扉,無盡遐思油然而生。也許是曾經有過山村生活經歷,對於厚實的大山、淳樸的村民,內心總是懷有一種別樣的親切和眷戀。

這次去山區慰問老黨員,在村支書的引領下,登上了縣城西部的潘山。山並不高,路也不陡,從山腳去村莊僅需半個多小時的行程。一路樹木蔥鬱,鮮有行人;山風習習,清朗寧靜;花草芬香,瀰漫山間;這沁人心脾的清幽環境,在車水馬龍的城內又安能求之?

村支書告訴我們:該村住民原有200多戶1000多人,絕大多數人姓陳,祖祖輩輩以貧瘠的山地維持貧寒的生活。靠山吃山,這是山裏人的傳統的生活模式,以往的時代,也只能這樣生存。上世紀七十年代,我曾在此山區謀生,親眼目睹過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艱辛生活,這種感受依舊長留於心間。

改革的春風吹進山溝時,山裏人顛覆了舊觀念,有了新夢想,他們再也不願死守大山,紛紛背起行囊外出經商或打工,四海爲家,去改變人生的命運;當地政府也堅持以民爲本,制訂方便優惠的移民政策,爲村民創業提供最大的幫助。如今留居山上的只有20來戶,留住的幾乎都是眷戀先輩家園的老年人。

少了人氣的村莊自然是荒寂蒼涼的,好多簡陋的房屋原先是用片石壘成的,現在無人居住,柱歪樑斜,椽斷瓦落,門窗洞開,臨瀕坍塌;房前屋後,綠苔遍地,蒿草叢生,滿眼破爛不堪的頹敗景象。

漫步來到原來的山村小學,全部校舍也就是三間二層的磚瓦房,這個在村子裏應該算是不錯的房子,已是斑駁陸離。當年書聲琅琅的地方,如今學生星散,校舍空空如也,顯得落寞淒涼,毫無生氣。只有牆體上已經褪色的“盤龍山小學”五個大字,銘記着曾經的歲月。

村支書介紹說,他的兒子也曾就讀於這所村小,今年考入了北京外交學院,大家都爲之高興並祝賀。我想,若干年後,一位優秀的外交官躊躇滿志還鄉時,面對野草遮掩的啓蒙學校,是否會百感交集,勾起那童年的記憶;是否會深懷感恩之心,爲家鄉爲鄉親做點什麼?

大山繁衍了人類,但有限的資源及環境,不可能使村民完全擺脫貧困走向富裕,而移民不失爲脫貧的良策。雖然移民遠走他鄉謀生,難免有離鄉背井之痛,但無疑可以加快提高生活的質量。我們已經欣喜地看到,在山下的鄉鎮,這些移民都住進了三層的磚混房,坦然地走向了新的生活。

“離鄉不忘祖”,這些樸實的山村人即便離開了生養將息的地方,也並沒有忘記他們的先輩。在山上,一座新建的祠堂,掛着“陳家宗祠”的匾額,正門及棟柱上掛着六幅黑底金字的楹聯,以抒敬仰先輩,振興宗族之情。如“祖先擇寶地枝繁葉茂,裔胄逢堯天族睦宗新。”“俎豆千秋行仁延世澤,潘山一脈至孝紹宗風。”宗祠的正立面、大門、棟柱全都刷上大紅的油漆,還描繪了“幽谷秋色”和“松石”等山水風光圖,在青草萋萋的山坡,顯得特別的耀眼。

徜徉積翠疊綠的山野間,還有兩個現象爲大家所津津樂道。一是山村開拓了創業新思路。有人利用山上的空閒地,大力開展養殖業,有養肉鴿的,也有養雞鴨的,規模還不小,聽說都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現在,有不少人正在仿效跟進。

還有一個現象是別墅進了山間。在上山公路的途中,一幢五間二層的別墅枕山臨路而立,合金的大門,高挑的陽臺,頗顯豪華氣派,聽說造價達30多萬元。不知戶主是富裕後的村民,還是外地的富豪。以前在其他山村也看到過不少山中別墅,有的是從山中走出的農家子弟,在外發跡後在老家建造的,以待衣錦還鄉時,在此逍遙度日;也有的是家財萬貫的有錢人,過膩了城市燈紅酒綠的生活,便尋找清靜的地方,購地建房,用於平時偶爾的放鬆歇息。正在逐漸增多的山中別墅,無疑已成了山中一道靚麗風景線。

歲月在嬗變,山村在嬗變,人們的理念也在嬗變,一切都在爲美好的生活而嬗變。

哲人泰戈爾說過:“站在秋天的風景線上,最好把我們的目光放遠,這樣,我們就有欣賞冰雪的情致。”

是的!我想,五年、十年之後,我們如果再次走進這個山村,也許又是一個別樣的精彩世界。

小小山村散文 篇6

想象中的村落,村口一定盤踞着一棵老樹,斑駁的軀幹上長着數不清的眼眸,癡癡張望着過往村口的每一個行人,樹蓬或濃或疏。槐樹最不精貴卻最皮實,也因此老槐樹的樹蓬模樣兒雖不周正卻極蔥蘢,濃密的猶如那斑駁的眼睛,總也不肯閉上。老樹的根脈如同亙古萬年的化石,攀爬在堅實的黃土地上,時隱時現,與滄桑的老眼構築了一道血脈的源頭。

村中的大喇叭是村子的中樞系統,上到中央下到地方紅頭精神全從那裏派發。晌午十分,晚飯過後,天氣預報,地方小曲兒,評書聯播供給着村民一天天的精神食糧。最熱鬧的還屬農忙季節,村裏的收割機明天要去誰家的麥田走場子,那是要閉上嘴巴豎起耳朵聽的頭等營生。大麥場類似於村民的中心廣場,大事小情都要在那裏高呼小叫。村口的老槐樹下是老人們嘮嗑的場地,探出頭的樹根已被他們坐出明晃晃的光。

如同經年的黑白影像,以爲早已淡忘,不經意間卻轉動着昨晚橙色夢境的主題。這個時節,村口的老槐樹可否嫩芽映滿枝頭,晌午飯還會端在麥場邊嘮邊吸溜麼,大喇叭吆喝的調子可是心儀的那曲兒?晚風涼,可記加衣!

進入二月,如同撞進了去年冬月的冰涼裏,比二月更冷的一定是這個村子了。

齊整的一幢幢二層小樓站立在路的兩旁,亮晃晃的瓷片齊地而起,前庭沒有院子,沒有花草,平展的水泥地兩頭砌着兩個不算小的長條花池,一撥蔥一片稀疏的小白菜是房前屋後僅有的綠。這該是一條村級公路,端正的分不清哪是路頭哪是路梢,路邊少有數木,風無拘無束的順道稍走了路旁的塵埃。那白呲呲的一抹抹亮,是小樓與小樓對視時蹭出的冷光。

過了頭一道門就算進了屋。寬敞的堂屋如同空曠的山村,一套看不出成色的布藝沙發規矩的窩在房間的一側,電視刺刺啦啦的響着,長袍馬褂的演繹着不知道哪個朝代的過往。“快快坐”村裏人不善言辭,一會兒工夫竟端出幾碗荷包蛋。許是有了幾分熱氣,居然發現牆角的一盆綠,輕輕撥了一下,細碎的葉子簌簌下落,好在尚算壯實的枝幹微微泛青“太陽天,該端出去讓它喘口氣”。

“女子們,吃煙麼”來了一串門的中年婦女,很熱情的招呼着,然後跟主家女主人相互點菸,動作很男人。馬路斜對面一幢樓前,趴着一隻大黑狗,長嘴巴回頭埋在脖子上,像是睡着了。主人一聲招呼,它跟着來勁了,蹭的一下躥得老高,“汪汪”一聲跟着一聲,主人吆喝無果,拿個掃把掄了過去,“汪汪”聲弱了許多,退到十幾米外的馬路對面,偶爾有輛電驢駛過,它便跟着瘋跑一陣,沒一會兒,又聳着腦袋回來趴在原來的地方。

村頭村尾,正如路頭路尾一樣難以分清。已是晌午十分,少有炊煙裊裊,老人、婦女和孩子,還有靜默的一幢幢小白樓,呃,還有馬路對面的那隻大黑狗,流動着這個村落日復一日的光景。遠山如黛,執着的訴說着一個關於春天的故事。

夢中的村落是二姥爺的家。黃河水沖刷出來的中原道上,錯落有致着一個個規整的莊子,家家戶戶有着寬敞的院子,房前屋後果樹飄香,村口有老槐樹看守,村尾一大片楊樹林聳天而立。這樣的鄉村只是千千萬萬村落中的一個,雖然清貧,村口的老槐樹卻牽繫着遠方遊子的魂。

清冷的二月村,我只是過客。藉助一個項目的上馬,全村老少告別了故土來到這裏,齊整整的小白樓夾道迎接着它們的主人。不知道原鄉村口可有老樹?而我,不可理喻的認爲,沒有老樹的村落如同沒有根系的樹。雖然,我真切的希望他們心有所屬,更希望那是一個歡騰的山村。

小小山村散文 篇7

草木在冬天裏積蓄着力量,暖陽在寒風裏彰顯着它獨有的魅力,在不自覺中成爲萬物的專寵。若是遇上閒時光,剛好把大把的冬日暖陽灑滿我的四周,剛好路過我的世界,我豈能錯過這天賜良緣,辜負陽光對我的柔情。與其宅居於室內與光陰靜坐,不如走進有陽光流淌的地方,因爲我始終相信,與陽光同行,一路將會收穫好風景,與溫暖相伴,一生必將收穫好心情。

週末偷來半日時光,約上朋友,去尋找隱居於大山深處的“軟棗”。我們這裏給它取名軟棗,其實它與棗沒有半點血緣關係,也不知怎麼得了這個名字。它其實就是柿子的前身,山裏野生的,沒有人爲的雕鑿,當然吃起來有點澀澀的感覺。朋友說,因爲小時候能吃的東西有限,而且它又天然環保,我對於自然界無意識的恩賜在心間早就種下了一份美好,在朋友繪聲繪色的描繪中,不禁又多了一份嚮往與羨慕。軟棗倒底味道怎麼樣,我是沒有嘗過的,但從朋友眼中讀到了幸福,我想,它的味道一定是香甜的。

於是,約上朋友,去尋找他小時候的快樂。一方面,是尋找軟棗,另一方面,是不想錯過每一縷經過眼前的暖陽。天空熟知我的心思,藍得沒半點兒塵埃,風兒理解我的心情,所有的經過都在朝着我開心的方向吹,這樣的日子怎能錯過與自然的約定。有時候,我們總是抱怨身邊的天氣,其實,不是天氣有問題,而是這樣的天氣恰巧碰上了壞心情,如果每天都開心,即使天氣再糟糕,我們依然感覺不到天氣對我們的薄涼。

車子開到山邊,想要到達朋友所說的地方,需一段山路,車子倒是可以開,只是怕路邊伸過來的蒿草阻攔,對車身造成傷害。於是,我們決定步行下去,大冬天能有這麼好的陽光,徒步在日光中行走的確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轉到坡頭,朋友用手指了指路右側靠山邊的一棵古柳,說是他小時候的坐椅,上下學的途中,他一逮着機會,爬上那棵樹,就可以收儘自己村子裏的所有風光。那棵古柳老得掉盡了牙,頭上已經全部禿頂,樹枝早已分成了幾個家族,樹身也是千瘡百孔,足夠幾個小孩旁過樹身。這棵古柳,已站成了村口一道獨特的風景,雖然枝梢同牀異夢,但它們的根早已深深地扎進了大地的心臟,每到春暖花開,葉子竟能奇蹟般的長几片出來。與它相對的路左側,有一窯洞口,不是朋友講解,我真還沒看出什麼特別。朋友說,那是地道的入口,裏面七拐八彎有更長的路程,他小時候從那裏鑽進去玩過的。據他的父輩們講,這座山的對面,有過胡宗南部隊的味道,那麼,地道應該是那個年代躲避災難的最安全的地方。這其貌不揚的地道,卻裝載着那麼多的歷史,雖然,它的裏面寫滿了戰火的濃煙味以及尋找過去的神祕感,但我始終走不出天生的懦弱,不敢靠近地道的內臟。

我們繼續沿着山路下行,碰到了一個老式的水池。朋友說,雖然這個水池距他們家較遠,但它卻是小時候最深刻的記憶。這座水池約爲三米多高吧,在那個沒有自來水的年代,它記載過多少繁華,它裏面又裝滿了多少莊稼人的笑聲,陪伴一代人走過幾番春秋,每到它流水時,各村各社的人擔着桶在它面前整齊的列成了隊,桶在列隊,人也在排隊,水聲怎麼也蓋不住鄉下人的開心。後來,各家各戶引進了自來水,它也淡出了歷史舞臺,落寞地站在那裏,僅僅寫成了一個存在。這樣的水池曾經記錄了父輩們生活的艱辛,也成了那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風景,若干年後,誰也想不起它爲何來到過世間。

我們繼續沿坡下行,冬日暖陽緊跟在我們的身後,道路兩旁的蘆葦像是知道我們要來,排成隊開出了一路白色的花,想要把它放進我的手機內存,可它卻跟着風兒調皮地與我做着迷藏。不大會兒,朋友帶我到了小時候去過的軟棗樹林,樹是找到了,而且長高長大了,就是沒有見到軟棗的容顏。我們有點不甘心,用手輕輕撥開地面上的落葉,還是發現了軟棗的骨灰,形狀儲存完整,只是用手一碰,化成一堆灰。朋友說,是我們來得太晚,錯過了季節,也錯過了美麗的遇見。雖然無緣目睹軟棗的芳容,也沒能嚐到軟棗的滋味,但似乎看見了朋友小時候的歡樂,也似乎聞見了小山村曾經有過的香氣。

朋友的家就在半山腰,小山村住得人家不是很多,不知什麼原因,當年各家各戶都在通電的時候,這電走到塬邊就斷了,連電也這麼勢力,楞是看不上蝸居在半山腰的小山村。於是,小山村的人有些遷了戶,有些去外地工作連根也拔走了,隨着老一輩逐漸的老去,這個小山村再也沒有了人間煙火,有的只是滿目的樹林,偶爾被勾畫出的幾塊麥田,還有曾經住在這裏的鄉鄰的舊窯洞。隱居在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就這樣在歷史的長河中遠去了,昔日的繁華已被寫進了歷史,朋友童年的點點滴滴也被寫進了記憶。

記錄父輩們酸甜苦辣的小山村幾年後就會化成一片森林,那些曾經生活在那裏的人們也會隨着小山村老去。只有生長在那裏的花草樹木可以作證,也只有日月星辰記住有過它的存在。遠去的小山村,帶不走朋友對它深深的眷戀,那裏的一草一木上有他留下過的汗水,那裏的一山一水裏有他走過的腳印。遠去的小山村,帶不走一家人溫馨的畫面,也帶不去曾經種下的最甜蜜的回憶。

小山村的腳下,有一條小溪靜靜地流過,那是朋友小時候最多的陪伴。溪流是在,水已不是當年的水,山川都在,村莊已經改變了模樣,住在山村裏的人也在,只是歲月已經在額頭上種下了皺紋。歷史總是在向前發展,那些將要消失在塵煙裏的,我們是無法挽留的,唯有種一分安暖,多一份回憶,不辜負光陰,那便是對過去最好的銘記。

遠去的小山村,深藏在大山的深處,用它的沉默告訴世人:我曾經來過,我曾經繁華過,即使我已老去,我也要在優雅中從容地謝幕,因爲這一生,我做了最大的努力,已經無憾於世。

軟棗樹是見到了,軟棗沒緣份。但是,明年適合的季節,我會陪朋友一起來。相信,緣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我無意中邂逅了這樣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已經在大山深處即將遠行的小山村。

小小山村散文 篇8

一座山

畢恭畢敬地臣服於大地,把拉長的身影橫亙於視線之中,如同大地的骨骼,把碩壯的曲線暴露於陽光之下,用力與美寫就渾厚與碩壯。

着一身大地的風衣,舉託着巍巍與豪壯,行走間留下了太行的名字,讓錚錚鐵骨般的精神,從此落地生根。

一座山,其實就是人生的一句感嘆,把品德立起來,它是巍峨高峯,把人性善良鋪開,他就是民族血脈。

一條路

彎彎曲曲,起伏波動。如同一條金色的絲帶,緊緊纏繞着大地。

一條路寬窄不一,走向不一,長短不一。

一條路厚薄不一,材質不一,規則不一。

路到達的地方,永遠是前方。

路連接的地方,永遠是城鎮與村莊。

路是命脈,更是希望。它所承載的是生命和生活。

對於一條路來說,它永遠不會拒絕發展的腳步,更不會拒絕行駛的車子和輪子,道路青睞印跡,就像人們總想把夢想變成現實一樣,繼往開來,承載不斷。

一羣羊

用低垂的溫順啃食着大地的麪包,用瘦小的腳步追趕着青草的芳香,不懼山高路遠,不怕林密溝深。

羊啊羊,你是大地上的雲彩啊!總是馱着夢想的翅膀,讓綠色的旋律和着詩一樣的生活不斷讓理想肥壯。

羊是草原的領路人啊!只要你看到了羊,就看到草原。它會讓綠色的草原,流淌着大海般的波浪,它讓塵世的煩憂,在自然中完美淨化。

羊是山林的暢想,它用咩咩的歌唱驅趕着冷漠,它用堅強的腳步,續寫着探路者的篇章。

一座村莊

嫋嫋的炊煙像一縷縷頭髮,輕輕纏繞着一座小小的村落。村莊的名字沾着黃土的味道,像文明中遺落的古樸,在虔誠的注視之中默默地滋長。

村莊的規則寫在額頭上,那一條條狹小的街道,如同掛上了一絲憂愁,扯不斷理不亂的思緒,開始在房頭屋檐上瘋長。

村莊和古樹交相掩映,構成了一幅寧靜的畫卷,偶爾有幾個老人在村莊中踱步,有幾個孩子在嬉戲奔跑,他們如同雅韻的註腳,總是爲村莊帶來月朦朧和鳥朦朧,山朦朧和水朦朧。

村莊不大,聽不到喧囂嘈雜,偶爾幾聲雞鳴狗吠,愈顯安恬。那灰色調的磚瓦,還有那些狹窄彎曲的街巷,仍然在苦苦支撐着屬於村莊的風雨四季。

小小山村散文 篇9

愛人的故鄉是瀋陽市郊的一個普通小山村,那兒山巒起伏風景秀麗,宛如世外桃源一般清淨自然。小小的山村,一年四季景緻變幻各有千秋,令人徜徉其間流連忘返。

由於近年來新修了高速公路,而且交通工具也發達了,通往市郊的中巴車已經開進了村子,所以時不時週末我們就可以回家看看,體驗一下山鄉的風情。

在我心中最心儀的,是春天時小山村的清晨時光。站在婆家的小院落裏放眼向東望去,當一輪紅日從山頂慢慢露出笑臉兒的時候,家家的房屋上空就飄起了裊裊炊煙。那輕柔淡薄的炊煙,宛如遊蕩在空中的仙子,自由自在地隨風起舞,在農家小院的房頂上和樹冠中悄然瀰漫,空氣中散發着草木灰的淡淡幽香。我癡癡地看着那縷縷炊煙,被微風拉扯着飄來飄去,然後慢慢升入天空,投入了白雲的懷抱,幻化成白白的羊羣,在藍天之上自由自在地踱步,心中充滿了無盡的遐想。

春耕時節,大人們天還不亮就已經下地幹活了。家裏只有因頭天晚間貪玩兒而遲遲不睡的孩子,還在那做着美夢。也有幾位年紀很大的老人在守護着家園,收拾着院內的罈罈罐罐兒。

身披五彩霞衣的老公雞耐不得寂寞,它雄赳赳地在院子裏踱着方步。在和旁邊的母雞調過情後,一躍飛到了柴禾垛的上方,扯着嗓子大呼小叫起來。好像在呼喚那些貪睡的兒童快點兒起牀,別耽誤了上學。母雞們則不理睬它那一套,竟自鑽進窩裏咯噠咯噠唱起了下蛋的歡歌。鄰家的小花狗在臺階下半閉着眼睛,小肚子勻稱地一起一伏,貌似在休憩睡覺。你可別大意了,要是生人敢踏進它的領地半步,那忠誠的衛士就會一躍而起,和你來論論高低。就是這樣的清晨,在這個散發着淡淡牛糞味兒的小村落裏,上演着農家樂的一幕幕故事。

我喜愛這山村的清晨,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自己的心靈也被淨化了。彷彿也變了那嫋嫋的炊煙,在這百鳥歡唱的清晨,披着薄霧、踏着晨風,在鄉村甦醒的清新與美麗中翩翩起舞,在山巒之間盡享思想放飛的自由與歡暢,感到神清氣爽,心情無比愉悅。

太陽終於冉冉的升起來了,它像位慈祥的老人把一副樂融融的模樣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山村沸騰了,孩子們嬉笑着走在上學的路上,不時在用假做嚴厲的聲音,往家驅趕着跟在身後的小狗兒。一位放羊的老漢把鞭哨甩得啪啪響,雪白的羊羣你頂我撞地撒着歡兒向山坡走去。因爲愛人認識他,所以上前和他搭訕着拉了幾句家常。回來時,興奮地告訴我這個春天他光賣羊就賺了三萬多呢!其實不用聽他說,就看那隱藏在滿臉溝壑般皺紋裏的笑意,我也能猜得出幾分啊!

因爲自己是在城裏長大的孩子,所以我不會做農活兒,心裏卻很喜歡這兒的田園生活,感覺婆婆院內的一切都那麼新鮮有趣兒。看着碧綠的菜畦、殷紅的蘿蔔、爬滿了豆角秧和黃瓜秧的籬笆牆……,彷彿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時代。我信手摘了朵牽牛花戴在頭上,愛人在一旁竊笑着說哪裏來了個傻大姐?我索性在院內扭了幾步東北大秧歌,把婆婆逗得開懷大笑。

學着公公的樣子,我試着用小布條把長長的瓜藤綁在木架子。然後又跑到洋井那兒壓起了水,用清清的井水澆灌着碧綠的韭菜和嫩綠的生菜。看着那歡快清亮的水流兒,順着壟溝流進了菜園兒,心中十分興奮。

正在勞動的我忽然眼前一亮,只見一隻不知名的小鳥,落在了用榛子秸夾起的籬笆牆上。那鳥兒真的很美,長長的尾巴紅肚皮兒,眼角的地方有兩條長長的黑線,烏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我,一點兒也不怕人兒。它亮起了歌喉對我歡唱起來,那動聽的鳥鳴彷彿天籟之音讓我陶醉。我不敢有任何細微的動作,惟恐它一驚之下惶然逃走,失去了這美好的時光。此時我的心情真是難以用文字來描繪,我陶醉在人與鳥兒的和諧氛圍中。

吃飯了,那是婆婆特意給我包的槐花與韭菜餡的餃子。從沒吃過這種餡兒的我還在那猶豫,愛人早就張開大口美美地開始品嚐了。看着他貪婪的樣子,我試着咬破了餃子的一個角兒,霎時那清新的香味兒就勾起了我的食慾。我們一家人一邊吃着早飯一邊拉着家常,聽公公唸叨着如今的好日子,聽婆婆述說着過去的苦光景,我感到了黨的富民政策真的讓農民有了奔小康的勁頭兒。

時間過得真快,還沒在那美麗的小山村住夠,又到了回城上班的時間。我和愛人大包小裹地拿着婆婆送給我們的綠色蔬菜,在她依依不捨的道別聲中踏上了返城的汽車。

車子在平穩的板油路上急速行駛,沿途的山村風光不時掠過眼前。看着眼前飛馳而過的田野山巒、看着在田野裏辛勤勞作的農人,此時的我已然心醉,醉在那美麗富饒而又充滿歡樂的山鄉……

小小山村散文 篇10

守望山村,夕暉潑灑一抹金燦燦的紅縷衣,薄薄的,柔柔的。似出閨少女羞赧的雙頰,又如清池碧水洇開的初紅。房頂上,紅孩兒金孩兒的光,正興奮地追逐嬉戲,這天使般的精靈哪——她們身着紅舞裙,翩翩在瓦楞上,搖曳在檐角下,又鑽進窗縫;甚至斜斜地,斜斜地躺在了哪家新婚粉紅粉紅的牀絮上……

霞光一溜兒又一溜兒地徜徉在每家每戶雪白的壁牆上,把光與彩繪就的一曲《黃昏之戀》,盡情抒發成山村最原始、最動人、最甜美的圖騰!如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畫,把山村昨日的故事與今日的現實,抒發得淋漓盡致,百態萬千!

看河畔的牛犢正嚼着鮮嫩的小草,沐浴着縷縷金色的霞光,那勁兒,有如在焦陽中清浴一簾簾清澈泉水般,正興奮而持續地哞哞直叫,也把河裏的魚蝦全都喚醒了過來,直竄來竄去的。

瞧,那隻南歸的燕子,叼着一團清香的淤泥,正左瞧睢,右看看的,在一座古老的檐下默默構思一個童話裏的新巢……

小小山村散文 篇11

守望山村,微風輕拂幾縷暖暖的炊煙,既柔和,又很有韻致地嫋嫋升向蒼穹。此時的大山成了一位鶴髮老人,正捋着一把把長長的雪須白髯,他以人間最慈愛的眼神見證山村的劇變,那耳畔響起的悠長的天籟之音,不正是他最欣慰,最動聽的感嘆麼?

就是那道彎彎曲曲的小河,也仍在不知疲倦,萬水千山地跋涉。嚮往那片蔚藍,浩瀚而遼遠的大海,是她最終的選擇,最終的願望和最終的目標。

歲月悠悠,青山依舊,先民們創業的跫音依稀還在夢裏,那被淚水浸溼的土地早已勃發生機。所有的故事和情節,都成熟在山民舒展的笑容和愉悅的眉宇間了;只有村旁的一泓小泉,仍在絮絮叨叨地訴說山村昨日的苦難與艱辛……

看夜的帷幕即將拉下,那顆忽隱忽閃的黃昏星,也似情人般的狡黠,悄悄把美麗的目光灑向人間,又像在向人們偷偷訴說着夜的美麗與可愛。

哦,我不知道守在屋檐底下的父親,與蹲在老樹旁的爺爺會有什麼兩樣?站在高崗上,守望山村,遙望江河奔流的方向,以及夕日普照的地方,我正編織一副鷹的翅膀——以及那片先輩從未搏擊的長空!

小小山村散文 篇12

入伏第二天,朋友約我去他的親戚家避暑。甬子裕,遼東山區一個風景秀美的小山莊。

汽車在蜿蜒起伏的羣山中穿行,映入你眼簾的山峯層次疊染,深色的是墨蘭,淺色的是翠綠,黑的呢,是那隱約可見的樹幹。風吹過,蕩起洶涌的波濤在你耳畔響起嘩嘩的聲響,汽車彷彿在一片綠浪裏遊行,而路邊的各色小花向你露出燦爛的笑臉,迎接你的到來。花蕊流暗香,風染墨如蘭。呵呵,美極了!

突然,不知誰喊了一句:“快看那是羊羣嗎?”順她指出的方向望去,前方一處較緩的山坡上,一羣山羊悠閒的吃草,在風吹的草叢中時隱時現。然而,那絕不是羊羣,而是錯落有致的白色石頭點綴在其中,遠遠望去,真的極像是一羣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給了我們多少神奇呢!感嘆之餘,我給它取個名字,牧羊坡。也許,若干年後,社會的神奇發展它們真的會鮮活起來,那也說不定呢!

顛簸了一個多小時,汽車在一處山口停下,朋友說到地方了。下車望去,山的深處樹立一幢紅頂白牆的小樓,被翠綠包圍着,你想啊,這是什麼感覺。一塊大廣告牌上寫着:“歡迎您來到鑫源鹿場。”

主人叫尚小志,憨厚朴實的臉上寫着地地道道的農民。招呼妻子把我們迎進屋裏,一陣涼爽的山風從窗外撲面而來,夾帶一股濃郁的山野清新,頓時讓你精神一陣,疲憊皆無。一袋煙的功夫,主人便迫不及待說:“先讓我老婆拾掇飯菜,我帶你們參觀鹿場去!”“好啊,”我理解主人的炫耀心理,跟隨他走出屋外。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從小樓的後側依山而下,潺潺的流水飄浮着楓葉在我們腳下歡快的流淌。不遠處,紅磚和木製的柵欄裏,幾十頭撒歡的小梅花鹿圍着它們的爸爸媽媽嬉鬧着,神態各異。你想,在這滿是翠綠的山上,土黃色的鹿身和黑褐色的斑點,都在你的眼中形成鮮明的對比。好像是一塊偌大的祖母綠寶石上,又精美地鑲嵌着一顆顆瑪瑙呢。“嘟,嘟,嘟。”主人一聲響亮的口哨,立馬讓它們靜了下來,眨着大眼睛神情凝重的望着我們,高傲的鹿角分明在炫耀:“我們是這裏的主人。”朋友戲謔地說:“呵呵,嚴陣以待了。”主人笑了,說:“梅花鹿是相當溫馴的動物,對人非常友好。”

他告訴我們,那幾頭的鹿茸馬上就要割收了,這是最好的“二槓”。二槓我不懂,主人說,是指形狀最好的鹿茸。“這些可都是我的寶貝啊!”說完,一曲歡愉的山間小調在他嘴裏哼出,得意的樣子真好像神仙過得日子啊,很令人羨慕。他指着四面的山接着說:“這裏都是我的地盤,我要擴大規模,搞多樣化養殖,還要把空閒的地方栽上果樹,過幾年你們再來時就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了。”

“再過幾天,滿山遍野的榛子,核桃,蘑菇,獼猴桃就下來了,保你採不過來呦......”是啊,我環顧四周鬱鬱蔥蔥的植被,宛如主人一張無形的大手,把整個山峯攥在手裏,而那蒼勁挺拔的落葉松,彷彿就是一隻只碩大的毛筆,觸及天際。在這張偌大的白紙上,書寫着最新最美的圖畫,把當代農民的中國魂寫給世界,寫給藍天......

“走,我們回去喝酒。”主人拉起戀戀不捨的我們就往回走,路過小溪時說道:“來,幫我把啤酒帶回去。”我一臉茫然:“啤酒在哪?”見我不解的樣子,主人笑了,彎腰伸手在小溪中撈出一箱啤酒。“哈哈,天然冰鎮啤酒。”這時我才注意到,這條小溪的水,是那麼冰涼刺骨,靠近河邊走還真是涼氣襲人呢。

夫妻二人不一會兒,就把一桌豐盛的農家菜餚擺在我們面前。這些東西在城裏是不太可能吃得到,絕對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撲鼻的香味,實在誘人啊!“來來,嚐嚐我自己釀的鹿血酒,60度啊,看看夠勁不?”主人笑呵呵搬來一桶色澤微紅的酒,極像葡萄酒。熱情地給我們每人斟滿一杯,豪爽地說:“舍間略備蔬味,薄酒一杯,以表寸心,歡迎各位常來啊,我先乾爲敬!”說完一揚脖便喝了下去。哇,好酒量,我暗自尋思:“這酒有60度嗎?”不小心卻順口而出,不想被主人聽到:“哥們好幽默啊。你喝完在說是不是60度的好不?”說完示意我喝一口,端起瑪瑙色的液體,我押了一小口,香醇凜冽的氣息頓時在我的胸口飄逸,連連說:“夠勁,夠勁”“哈哈哈。”主人得意地笑起來。

席間,主人告訴我們,鹿場的發展前景可觀,鹿茸,鹿血,鹿鞭,可以搞些深加工,現在訂貨都是南方的客商,要把鹿製品出口到東南亞,甚至歐洲。正說着,主人的兒子開着別克車回來了。主人告訴我們:“兒子剛剛去給客商送貨了,他一會兒還有一趟呢。”

端着這杯盛滿主人熱情洋溢的美酒,看着主人春風得意的笑臉,心中對他油然升起一種敬意。這敬意是感動,是欽佩。是對當代農民博大胸懷和遠見卓識的一種可定,他們的精神風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使臉朝黃土背朝天溫飽有加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這一晚,我醉了,醉倒在這山清水秀的絕美小山莊。

第二天清晨,我們一行告別了主人,和這美麗淳樸的小山村。踏上回家的路,主人和妻子拉着我們的手,叮嚀我們再來。走出老遠,還見他們站在村口依依不捨的揮手。望着在大山腳下的他們,我突然想給他們留點什麼,那就留下一副對聯吧:萬疊峯巒做營盤,致富路上紮根開花,一顆雄心鑄大志,小康途中喜掛碩果。

小小山村散文 篇13

一座小小的山村,彷彿與世隔絕了一般,唯一與外界相連的一條黑色土路,就象電話線一樣漫長,看不見終點。一條南北走向的村街很窄,只能透過一輛馬車,街道的兩旁,都是黑土院牆,上面插一些小柳條之類,爲的是防止小雞飛進小園,看不見林區特有的木板杖子,就連院門也是幾根木棍連在一起,有的人家甚至連院門都不存在。很少能看見一垛垛整齊的木柈子,倒是能看見一垛垛麥秸和玉米秸。一條大黃狗,悠閒地在村街上漫步,看見有人來,就對準人狂吠起來,一邊狂吠一邊向小院退去,最後躲在一個角落裏鴉雀無言,對它來講,我們就是陌生的闖入者。幾隻大鵝,看見來人,將細長的脖子平平的向前伸去,“嘎嘎”叫着,向我們一步步逼近,看起來比大黃狗還要勇敢。十幾只鴨子,二十幾只小雞,各自爲政,在村街上旁若無人般覓食,且不管外面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也許是當地沒有黃土的緣故吧,低矮的茅草房都是土黑色,與周圍的顏色一般無二,顯得很髒很亂,只有一家新修繕的房屋,顯得很整潔,很美觀,與整個村落顯得很不協調,就象是一隻鳳凰鶴立在雞羣裏。村落不大,只有十幾戶人家,也許是看新奇吧,村落裏所有的人都倚在門口,我們就象是天外來客,與整個村落的氛圍不搭界。我們百十來號人,分乘六輛車,都揹着厚重的行囊,沿着村街,穿村而過。那是一次打火,與小村進行一次親密的接觸。我在想,小村的靜與安詳,小村的與世無爭,就是陶公的採菊東籬也不過如此吧。

小村的南面不遠有一條清晰的小河,當地人叫“寬河”。所謂的寬河並不寬,在我們駐防的地段,最寬的地方只有十幾米寬,最窄的地方只有幾米寬。河水清澈見底,寬的地方水流相對緩慢,窄的地方較深。聽當地老鄉講,河裏的魚很多,就是買不上價錢,原因就是這裏比較偏遠,交通不便利等諸多因素造成的。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寬河屬於哪個水系,當地的老鄉更是不知道,多數都是外地跑盲流過來的,也就在這裏落地生根了。爲了生存,爲了生存的更好,才一路遷移到此,可是,我爲那些孩子感到悲哀,小村太小,沒有學校,孩子們怎樣接受教育?將來步入社會會不會又多幾個文盲?我順便問過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對於學校與上學,孩子沒有一點概念,當真是可悲可憐。他們將是跨世界的人,卻會成爲新時代的睜眼瞎。

說是來打火,實際上我們也沒看見火,也沒看見煙,防火指揮部要我們駐防在此,不知道是啥用意。大興安嶺的四月中旬,晝夜溫差相當大,白天在零上幾度或十幾度,晚上就要是零下十幾度,對於在野外過夜的人來說,是異常的寒冷,三天三夜要受盡怎樣的煎熬就可想而知了。擡眼望去,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蕭索的黃,根本就見不到一丁點的綠色,在這裏,似乎生命已經絕跡。我在想,此刻的煙雨江南,已經是落英繽紛了吧。

駐地就設計在一座矮矮的荒山上,腳下就是寬河,背後就是小村,朝陽升起來的時候,暖我背後,夕陽絢麗的出現,沉醉我的眼眸,簡陋的帳篷,不足以遮風擋雨,我們只能白天沐浴陽光,晚上燃起篝火數星星,當真是享受了“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況境。一般的情況,都是先攏一堆火,將地皮燒熱燒乾,然後人就坐在上面,就象是坐在火炕上一樣,以免得痔瘡,然後,在四周燃起篝火,人們背靠背相互擠在一起取暖。

上山打火給養很單調,大米,方便麪,餅乾加上鹹菜,至於罐頭之類,根本就是奢飾品,只有自己從家裏買來的火腿腸算作是葷腥,那一年去韓家園子打火,就連鹹菜都是妄想,要不是在火場碰見外甥,在他那裏要了一些鹹菜,那四天就是沒有一點鹽味。帶隊的是于慧賢副場長,都是土生土長的哥們,在一起也不見外,在一起扯皮子,講笑話,互相編排故事,七百年故事八百年糠,都抖摟出來,爲的就是博得一笑,也好減輕挨凍的痛苦。最難熬的就是早晨兩三點鐘,冬天的時候叫鬼呲牙,現在的這個季節,雖然沒有冬天那樣寒冷,整個一晚上都在外面也夠喝一壺的。而且是人困馬乏,甚至連篝火都已經熄滅,不冷纔怪。於是,早醒的人就勤勞一會,將篝火再次點燃,用熊熊的篝火,迎接黎明的第一縷曙光。

想要改善伙食,只能在小村裏想辦法。於是,就有幾個人下山,衣兜裏裝上錢。其實,錢並不是萬能的。我去的那家,屋裏只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說明來意。老太太笑了,說:“孩子,有錢我沒地方花。”我一聽也笑了,就說:“那就拿東西換吧。”結果,一箱方便麪換一隻老母雞。另外,老太太還多給我五個雞蛋。回到山上的時候,結果都差不多,唯獨我多了五個雞蛋。那個時候,母雞沒那麼貴,又不象城裏,講究小笨雞之類。山裏人沒那麼多講究,何況是在山上,有點葷腥就已經阿彌陀佛了。

本來是三百多號人都來這裏的,臨時有命令,三分之二的人就調到了別的地方,至於他們看沒看見山火,也就不得而知了。臨走的那天再去小村換東西,結果就漲價了,那就叫“貨賣用家”,不幹拉倒。用了兩箱餅乾,四十多斤大米,才換來兩隻老母雞,估計,明天還會漲價。

小村周邊的山上很窮,我仔細找過,松樹很少,基本上都是闊葉樹,以柞木見多,而且都是很細很細的柞木,能坐木耳段的柞木,都被砍伐殆盡,各式年輪就很說明問題,就是其它的闊葉樹也不是很大,到處都是臻柴棵子。溝塘子裏,到處可見塔頭,還有成片的大葉樟。晚上的時候,還可以聽見狼嚎,就在附近不遠,嚎得很瘮人。小的時候,就在狼外婆的故事裏長大,對狼的恐懼心理也許是由來已久吧。雖然沒有見過真正的野狼在草地上奔跑,那一聲聲嚎叫,聽起來也是毛骨悚然。說實話,這樣的環境下,我不知道一個人能否堅持下去,好在大家都在,心裏自然也就安靜了許多。

歸隱山林與入世行走都是有條件的。有生活保障,或者說無牽無掛,選擇歸隱山林,種種花養養草,修身養性,自得其樂,何樂而不爲?爲了生存,或者說爲了追求利益,把孩子的前途作爲賭注,我總覺得這樣做得不償失。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金錢不一定就是唯一追求的目標。把眼光放遠一些,我們無能,不能讓孩子也無能,我們沒內涵,不能讓孩子也沒內涵。錢不在多寡,夠花就行,飯不在好壞,能溫飽就行。成家過日子,爲的就是孩子將來有個好前程。

這個小山村在我的生命裏走過,或許,我今後也不可能有機會再來造訪。透過車尾部揚起的煙塵,小村漸行漸遠,我的心依然沉重,我在爲那些孩子擔憂,爲他們的未來擔憂。我想,這樣的小山村不只是這一處吧。其實,不只是孩子們的悲哀,更是那些大人們的悲哀。但願被歲月遺失的山村越少越好。

小小山村散文 篇14

我守望山村,因爲山環抱着村;我守望山村,因爲村依偎着山。村與山心連心,村與山手牽手,村與山脈通脈,村與山邊接邊。怪不得人們總是尋找山和村的細節;怪不得人們總是把山和村放在一起呼喊。山村的性格是那樣的老練,把歷史的滄桑都寫在紅潤的笑臉;山村的燈光是那樣的明亮,把古往今來的表情塗抹的分外燦爛;山村的小河是那樣的清澈,匆匆地流淌在歲月的河牀;山村的土地是那樣的厚重,默默地承載着先輩的言談。

守望山村,那是端詳山村的石碾子。一根碾棍,轉悠着鄉間的家常話,一盞油燈,照亮了山裏人永恆的信念,碾盤與碾磙的咬合,碾壓出甜絲絲的日子,碾軸與框心的吸引,圈括着香噴噴的留戀。小米發麪,發酵了一茬茬多情的姑娘;玉米窩頭,養壯了一代代血性的漢子,一天一天地走,一圈一圈地轉,東家長,西家短,吹牛皮,扯閒篇,當然,也有拉舌頭,扯簸萁的影子;當然,也有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的復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迎來了一茬又一茬,一件件趣事接着講,一樁樁故事往下傳。在守望山村中,我驚奇地發現,山村的石碾子,碾出了山村的古樸,也碾出了山村的新顏。

守望山村,那是遙望山村的一棵樹。它生長在村的東南邊,根深深地埋於地下,在地的底層默默地伸延,它從不張揚自己,不拋頭露面,不擇地勢,不講條件,不論土壤的肥沃與貧瘠,始終保持一份溫順和善良,無論是風調雨順,還是少雨乾旱,都堅定不移,無悔無怨,在靜靜地生長的同時,始終不渝地奉獻,怪不得村民們總是集聚在大樹下乘涼休息,怪不得村民們總在缺雨的季節,殺只全羊,架起鍋竈,在樹下煮粥供羊,求雨避旱,於是,在這棵老樹的祈禱下,山村充滿了生機,村莊呈現了燦爛。

守望山村,那是凝視山村的一條路。這條路是山裏人已久的期盼,這久遠的渴望,很早就在山裏人的心裏醞釀,被祖祖輩輩的語言無數次地重複,經歷了多少苦苦的輪迴,就像秋天飄零的落葉,無奈地遺落在歷史的荒灘,如今在不知不覺中,脫離了孵化的蛋殼,如同超過預產期已久的胎兒,在渴望的目光中壯烈的分娩。平坦坦、光溜溜的超載路已於村口的那棵老樹“接軌”,世世代代山裏人貧窮落後的模樣漸漸地改變,布鞋換成了皮鞋,灰布粗衣變成了筆挺西裝,一個個從山村走出,又一個個回到山村種田,這樣進進出出,爲這條路絢麗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守望山村。那是直面山村的磚瓦房。蓋了一茬又一茬,建了一遍又一遍,一幢幢新房已與整齊的街道融爲一體,曾經的悲傷與當今的快樂擠滿了所有光顧的視線,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冰箱、彩電,再不是城裏人的專利,在山村的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程度地展現。所有這些,足以讓過往行人愕首頻頻,足以讓世界友人刮目相看。

山村是一本史書,記載着山村的衰落和興盛;山村是一個傳說,注視着跌宕起伏的變遷。山村發祥了山裏人的文化與歷史;創新了山裏人的習俗和理念。每一個建築,都構築起新農村建設的框架,每一種行爲,都展示了平安和諧的夙願。山村宣傳碑的聳立,襯托着一種雄偉和莊嚴;山村的縷縷炊煙,纏繞着一種安詳和平淡。

我把山村守望,山村的一草一木都感到格外新鮮;我把山村守望,山村的一磚一石都感到格外溫暖。我是山村乳汁養育的人,我會不遺餘力地熱愛山村,建設山村,時時與山村同行,處處與山村相伴。生我養我的山村喲,你永遠是我念不完的大學;你永遠是我讀不夠的詩篇!

小小山村散文 篇15

漸漸地,我遠離了城市的高樓大廈,來到鄉村,走在鄉間陰涼的小路上。

青草的香味,瀰漫在清新的空氣中,迎面撲來,舒服極了。看,樹上那翠綠的顏色直逼你的眼睛,彷彿每片葉子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抖。一棵棵大樹手拉着手,肩並着肩站在一起,形成一張張巨傘,樹下的地圖,露出斑斑點點的細碎日影。大樹掩映着村莊,農家的煙囪上飄着縷縷炊煙。

村裏的小狗衝向我們,並且一個勁兒地舔着我的手,沒想到,這麼多年沒見,它還認得我。

傍晚,幾戶人家把桌椅飯菜都拿到院子裏房子前,有說有笑一邊吃着飯,一邊聊家常;幾個頑皮的小夥伴還藉着微光打牌呢!

這時,枝頭歸巢的鳥兒也來湊熱鬧,它們在人們頭上,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蟬鳴聲與紡織姑娘的織機聲匯成了一首動聽的歌,一個唱完,另一個緊接着,毫不示弱,有的聲音溫柔似春風,有的高亢似鑼鼓。晚風習習,我走在小路上,仔細地聽着這首“交響曲”。

晚上漆黑的夜空裏偶爾聽到幾聲蛙鳴,如同把一切都罩在魔法師的長袍裏,讓辛苦了一天的人們在安靜的環境裏好好休息,準備迎接明天的太陽。

這是一幅自然之景,也是一幅鄉村風光之畫。鄉村景色——妙不可言!

評語:憶晴的習作透過對家鄉青草樹木、蟬鳴鳥叫的描寫,將回鄉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優美的語言把家鄉描繪的如同畫卷一般,熱愛與讚美家鄉的情感在字裏行間洋溢。

如果再務實一點,寫寫家鄉的田野、荷塘等,給人的感覺會更加明快、舒暢。

小小山村散文 篇16

山村孤獨的聳立山腰。夕陽光臨村頭,晚霞映照着新雨後的槐樹葉,彩色的——斷斷續續的珠璣,隨微風墜地。

山村,聳立山間。左側的蘋果園裏碩果累累;右邊的梯田層層延伸到山下的路口。此刻,山風唱起陌生而又似相熟的歌,淳樸悠遠逐漸成長爲獨特的旋律,成爲山裏人的驕傲。

夕陽緩緩地離去,隨着一起離開的還有淡淡的水汽。

不過,山村離城市太遠,地域也偏更少城市的磅礴大氣,儘管它是一首小詩,一闋辭賦,卻難以被多數人欣賞關注。然而,它不顧這些,依然從清純裏尋找自我的主題,丟棄石崖的阻隔,野草藤蔓的糾纏。使清純直爽的山村也趕了一趟時髦的集市。從互聯網裏走向了世界。

或許有人會說,山村單調閉塞落後。

如果你同村裏的鄉親交談,無論長輩後生。

晚安,山村。

這只是他們工作的問候語。星羅棋佈的燈光下,鍵盤上流淌着美好生活的序曲。

小小山村散文 篇17

駐村的日子結束了,真捨不得走。一個人提着行李,走走停停,停停望望。路旁這條小河,猶如多年的好友,一路陪着我,走過村莊,走過田野,走向山的那一頭。

河水真美,清亮透底。女人們提着大籃小桶的衣物,早早來到河邊,洗着衣服,話着家常。河邊有釣魚的人,身邊放着桶,手裏捏着魚竿,一動不動地盯着水面,悠然而自在。

春日的陽光照耀着大地,走在坳上到樟橋的路上,兩旁的風景猶如一道美麗的畫廊:青山、流水、人家,古樹、小鳥、油菜花……迷人的****,讓我忘了自己。

這裏的人勤勞,那路旁田邊用竹竿和木條圍起的柵欄,還有那用石頭一層層、工工整整砌起的田沿地坡,無不見證了山民的勤勞與智慧。雖然坳上大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了,但這裏田沒荒,地也在種,留在家裏的人,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每天都在田間地頭,女人則在家裏,掃地、洗衣、做飯,照顧一家人的生活。即便是年輕的女人,也一樣靜守着山村的寧靜與和諧。俗世中的浮華與喧囂,並沒有擾亂山村的寧靜祥和。

這裏的人愛乾淨。家家戶戶都清清爽爽。就算是無人居住的老屋,也要隔三差五,前去收撿一番。我常去看的一位老大娘,雖然是個孤寡老人,住着破舊的土壞房,但家裏卻十分乾淨,無論什麼時候去看她,她家裏的地面和牆面總是一塵不染,竈頭和牀頭整理得井井有條。這種愛乾淨的習慣透露出的自尊和對生活的熱愛,令我感動和敬佩。

一個晴朗的上午,我和同伴帶着孩子爬上山上的竹塘村。村裏人見到我們,非常熱情。每到一家,主人都會拿出糖果往孩子的兜裏塞。我忍不住問同伴:“他們都是你的親戚嗎?”同伴笑了:“不是。山裏人都是這樣,來了都是客,就像親戚一樣!我爸爸每次上山做事,從不下山吃飯,不是這家招待,就是那家請客。”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們留了下來。女主人爲了招待我們,請來了她的公公和鄰居作陪。酒,斟了又斟,一杯接着一杯,老人頻頻舉杯相邀;菜,添了又添,擺了滿滿一桌,主人不停勸人吃。山裏人的熱情,就像這滿桌的菜一樣,純天然,無污染,沒有添加太多的作料,沒有太多的修飾,但就是真。和他們交往,神清氣爽,心不累。

終於要走了,心還不肯走,忘不了那靜默的羣山,那清清的流水,還有那熱情而善良的父老鄉親。

小小山村散文 篇18

有時候,覺得一個人的寧靜纔是真正的舒心,忽然間才覺察到安靜下來,少與那些繁雜的人和事攪和在一起,纔會感受到心是自己的,纔會想起自己有很多是要做,自己還有很多事沒做。

在這個小山村,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有了一個好的心態,自然覺得這裏的一花一草都美得那麼獨特。花兒開得鮮亮耀眼,草兒綠得銷魂,沒夾雜半粒灰塵,猶如此刻我的心靈澄澈。此時的我,隔窗瞭望,天空朦朦朧朧,整個小山村雲霧繚繞,像一個美麗的新娘,披着潔白頭巾就要走進結婚禮堂。聽着沙沙的雨聲,它洗禮着萬物,同時也洗了這我的心,使我的心靈頗爲舒坦。將要歸巢的鳥兒切切私語着,好像談論着雨滴給他們帶來的無限快樂。布穀鳥兒也盡職的啼鳴着,歡送這一天美好的夜幕,它終於舒心的歸巢休息了,明天它還得追隨着黎明早起呢!

這個山村的美,也許不適合那些喜愛繁華的人,它只屬於心靈安靜的人,被這細雨呼喚着、洗禮着的人,我開始喜歡這個奇美的山村。

小小山村散文 篇19

金秋十月,長空如洗,玉宇澄明。

“偷得浮生半日閒”,借黨日活動,脫離鋼筯水泥的叢林,踏着山間小道,走進了幽寂的山村。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山間的秋天,層林盡染,谷禾醇香;風鳴鳥啼、一草一木,無不充盈着秋的韻致:安詳,平和,斑斕,成熟。春華秋實,金秋無疑是一年之中是最美麗的時節。

恬淡的山野風情,悄然洗去莫名的煩躁,開啓了久閉的心扉,享受着久違的清新。或許是曾經有過的山村生活經歷,對於厚實的大山,對於淳樸的村民,對於滿眼的山園風光,內心總是懷有一種別樣的親切。

這次去山區慰問老黨員,在當地村支書的引領下,登上了縣城西部的潘山。

山並不高,路也不陡,下車後步行到要去的村莊,僅需半個小時的行程。一路上少有行人,清朗寧靜;樹木蔥鬱,花香瀰漫;山風習習,沁人心脾;這清潤怡人的氣息,在喧囂的城內又安能求之?

村支書告訴我們:山村原來有200多戶,1000多人,絕大多數人姓陳,祖祖輩輩以貧瘠的山地維持貧寒的生活。靠山吃山,爲溫飽而抗爭,這是山裏人的傳統的生活模式。以往的時代,人們也只能這樣生存。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在山區謀生,目睹感受過村民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勞的生活。

改革的春風吹進山溝時,山裏人顛覆了舊觀念,不願再死守着大山,紛紛外出經商或打工;政府也以民爲本,爲村民提供了優惠的移民政策,如今居留山上的只有20來戶,而且大都是眷戀先輩家園的老年人。

少了人氣的村莊自然是荒寂的,好多簡陋的房屋原先就是用片石壘成,現在無人居住,柱歪樑斜,門窗洞開;破爛不堪,臨瀕坍塌;房前屋後,蒿草遍地,滿眼衰敗的景象。

漫步來到原來的山村小學,全部校舍也就是三間二層的磚瓦房,這在村子裏應該算是不錯的房子。當年書聲琅琅的地方,如今學生星散,教室空空如也,顯得落寞淒涼,毫無生氣。只有牆體上褪色的“盤龍山小學”五個大字,銘記着曾經的歲月。

村長介紹,他的兒子當年也就讀於這所小學,今年考入了北京外交學院。我想,真不容易,一個出自山溝的孩子,能有這樣的出息。試想若干年後,當一位優秀的外交官躊躇滿志迴歸鄉里時,面對野草遮掩的啓蒙學校,必然會百感交集,勾起那童年的記憶。

大山繁衍了人類,但有限的資源及環境,不能使村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而移民不失爲脫貧的良策。雖然移民他鄉求謀生,難免有離鄉背井之痛,但無疑可以加快提高生活的質量。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山下的鄉鎮,這些移民都住進了三層的磚混房,坦然地走向了新的生活。

“離鄉不忘祖”,淳樸的山村人即便離開了生養將息的地方,也並沒有忘記他們的先輩。在山上,一座新建的祠堂,懸掛着“陳家宗祠”的匾額;正門及棟柱上,掛着六幅黑底金字的楹聯,以抒敬仰先輩,振興宗族之情。如“祖先擇寶地枝繁葉茂,裔胄逢堯天族睦宗新。”“俎豆千秋行仁延世澤,潘山一脈至孝紹宗風。”宗祠的正立面、大門、棟柱全都刷上大紅的油漆,還描繪了“幽谷秋色”和“松石”等山水風光圖,在綠草萋萋的山坡,顯得特別的耀眼。

徜徉積翠疊綠的山野,大家所津津樂道兩個現象。一是山裏人開拓了創業的新思路:他們利用山上空閒地,大力開展養殖業,創辦了養殖場,有養白鴿的,也有養雞鴨的,聽說都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現在,有不少村民正在仿效跟進。

還有一個現象是別墅進了山間。在上山途中,一幢五間二層的別墅枕山臨路而立,合金的大門,高挑的陽臺,頗顯豪華氣派,聽說造價達30多萬。不知戶主是富裕後的村民,還是外地的富豪。

以前在其他山村也看到不少山中別墅,有的是從山中走出的農家子弟,在外發跡後回老家建造,以待衣錦還鄉時,在此逍遙度日;也有的是家財萬貫大款,過膩了城市燈紅酒綠的生活,便尋找清靜的地方,購地建房,用於偶爾的放鬆歇息。正在逐漸增多的山中別墅,無疑已成了山中一道風景線。

有人離開山村,又有人走進山村,猶如錢鍾書《圍城》對婚姻的經典闡釋:“城外的人想進來,城內的人想出去。”我想,無論是要出去的還是要進來的人,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標,相信都會各得其所。

歲月在嬗變,山村在嬗變,人們的理念也在嬗變,一切都在爲美好的生活而嬗變。

哲人泰戈爾說過:“站在秋天的風景線上,最好把我們的目光放遠,這樣,我們就有欣賞冰雪的情致。”

五年、八年之後,我們如果再次走進山村,也許又是一個別樣的精彩世界。

小小山村散文 篇20

還記得六歲的那年夏天,父親和大伯帶我們兄弟姐妹幾人去銅山、大峽、四扇林頂遊玩。

銅山是家鄉太陽升起的地方,兒時的我總以爲太陽公公住在大山裏,久而久之對這座銅山也充滿了好奇。這次終於可以去那神祕的地方,我興奮不已。

一路上,父親和大伯講述着五八年曾經在銅山大鍊鋼鐵挖礦石挖出魚化石的事,更增加了我對大山的敬畏和好奇。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是依靠着大山。

看!草叢中一株株碩大的野草莓,就成了鄉村孩子夏天解饞的野果子了,我們一邊採,一邊吃,嘴染得紅紅的,簡直就像個紅嘴鴨。高高的山,清清的河,怪怪的石,還有滿眼的綠,各種野花,水荷葉,人工種植的松樹和各種叫不上名字的灌木,讓我看不夠。正好我口渴時,父親好像大山的主人一樣,熟練地用荷葉做成水瓢,在泉眼中掬來一瓢泉水,喝一口清涼甘甜,父親便用相機記下了每個人臉上燦爛的笑容。

閒談之間,我們便登上了前面的四扇林峯頂,父親看了看遠處層層疊疊山峯,把目光停留在那個點,父親指向遙遠的有飛機信號塔的地方,沉默片刻說,那個地方叫駱駝脖子,1978年你太爺獨自一人進大山爲了給我們家摘野果――李子,迷了路再也沒有回來。

現在回想起父親那時低垂的眼神,似乎天幕都跟着低垂了。

小小山村散文 篇21

2013年我們一家人來到久別的故鄉,十一年我從未謀面的故鄉。

故鄉!我怎麼找不到原來的模樣,只有後院的那棵雲杉樹還在,這裏已面目全非,剩下的老房屋全被推倒,就連道路也不見蹤跡。一人高的荒草淹沒了童年的記憶。我的腳無處安放,我的心無處安放。生我養我的老屋,似乎飄蕩着母親的歡笑。那溫熱的土炕再也不見蹤影,似乎能聽到父親“猴兒頂燈”,“甩八羅”的遊戲帶來的歡聲笑語。用平板石鋪成的院子也蕩然無存,那是我三四歲讓父親用自行車當搖籃,在院子裏不停地轉悠哄我入睡的遊樂園,還有門外的平臺、遠處的銅山、藍天、白雲和幼小的我都成了記憶的畫面。飯香的味道就在那個地方飄蕩。後院的那棵酸梨子樹還在,每年的秋冬就是我們家裏唯一解饞消渴的水果。

看着眼前的廢墟,推土機推掉了我的家園,也推掉了我兒時的夢幻,也推出了我的憂傷一片。我調轉頭跟着父親去山那邊的墳頭祭奠我的太爺和太奶……

站在村子最高的山頭,望着這片生我養我的地方,只有那近處山和遠處的巒依然沒變,家鄉西落的太陽早已朦朧了我的雙眼。

小小山村散文 篇22

春到山村,最初從那纖細的柳枝上爆出一粒新蕊,然後盛開出一瓣瓣春天的語言,撒在了明亮的水面上。水,就一汪汪地綠;天就一片片的藍。

春到山村,春天的山村是吉祥的春天。“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春天在悄無聲息中來臨的時候,春燕便從南方一羽羽地返回了。這小小生靈是多麼惹人喜愛喲,小巧玲瓏的身體,披着鎦金烏亮的緇衣,一對寶石般的眼睛透出永遠的靈氣。他們寄住在農舍的二樑上,靈巧的小嘴一聲聲鳴叫着對農夫們一冬的思念和對春天的無限的祝福。這吉祥的鳥兒,純樸的山民們是歡迎的,他們小心翼翼地用稻草拌和泥巴在自家二樑上爲春燕們搭起小小的窩,他們是想把這吉祥的春天留住麼?

春到山村,是夾雜着汗腥味和泥土香味的春天。“七九、八九,扶着往犁耙走”。陽光暖了,鳥兒醒了,牛兒哞了。走進田野,一片農忙。春耕的老農拖着一架木犁來去匆匆。犁鏵,凝聚起七彩的春光,在一浪浪翻滾的泥土裏閃忽。土地,始終是老農最真實的朋友啊,無論額上沾滿汗珠,還是眼角掛滿的淚痕,皆緣於對土地深沉的愛。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老農的希望在泥土裏拱芽,在汗水中拔節!

春天到山村,春天的山村到處是風景。早春時間,穿過童年嬉戲耍過的那片梨樹林,擡眼望去,啊,昨日枯草覆蓋的那片“山城”,經過春風的淋浴春雨的滋潤,一夜之間便披上了一件淡淡的綠裝。你驚喜地走近春天將它尋覓時,可它卻又倏然消失,春的蹤跡又出現在那遠處的河堤上了。奇怪之中,腦中忽然蹦出一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唐人詩句來。是啊,風景只能遠望,走近了的風景還能叫風景麼?

春到山村,山村的春天依然瘋長着民歌。田野裏滋滋抽芽的,小溪裏悠悠遊動的,煙囪裏抒情嫋起的,都有一種很強的生命力。無論是春光照亮的白晝,無論是油燈燃破的黑夜,民歌始終還是伴着春天的柳笛和鳥鳴在農夫動情的喉嚨裏悠揚着,在山哥、山嫂們翕動的嘴脣裏纏綿着。每一處生動的音符,都流淌着那千年來風情十足的民間愛情故事。

走進鄉村小學,春天的校園裏更是一派生機。早春二月,孩子們排着長長的隊伍意氣奮發地走進校園。風,徐徐地在校園的水泥操場上抖動着翅,或許你還感覺它有些涼,或許你還感覺它留有冬天的影子,但從教室裏傳來那暖融融脆亮亮的讀書聲中,我們感覺到春天已經紮下了根鬚。

“一年之計在於春。”山村的春天與一句農諺相伴相隨。

小小山村散文 篇23

在那江南的鄉下稻田裏的空氣,洋溢着早稻稻穗的芳香,農民收穫的喜悅;傾聽着成羣結隊青蛙的鳴叫聲,它們似乎也在興致勃勃的談論着豐收的年景給它們帶來得好處。

天空陰沉沉的,佈滿了翻騰亂滾的烏雲,低低的黑幕,壓着一層層恐怖的黑雲,它來勢兇猛,像是一羣黑色的瘋狂的巨龍吞噬着一切事物。天空上,原本那滿天星斗組成的銀白色的天空,現在也只剩下了那七八顆,大而閃耀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在烏黑色的雲中頑強抵抗。霎時間,兩三點豆大的雨點稀稀疏疏的砸落在了小山前,並且開了花,小山前就像遭到了“猛烈”的炮擊似的,四處都是“泥土”在飛揚。一看就知道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兆。

我記得從前住過的茅店就在這社林附近,便加快了腳步去尋找,誰知小路剛轉過溪橋頭忽然就發見了它,於是就趕忙跑進去躲雨。就在這時雨猶如萬條銀絲從天上飄下來,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麗的珠簾。

改編於辛棄疾《西江月》

小小山村散文 篇24

二十七年沒有回老家過春節了,唉!人生有幾個二十七年?

從灑脫地背上行囊踏出第一步擠身擁擠的城市開始,就註定要跌落紅塵深海,淪陷在俗世的繁華如夢裏。

縱然夢裏惝恍迷離,卻還是永遠不願醒來。一切過往如畫般的仙境:那些山野竹林,綠樹飛鳥,那些明月鬆影,青溪冷澗,那些炊煙裊裊,清風白雲,已是越來越遠,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只會在某些輾轉不安的夜裏,朦朦朧朧在眼前,在腦際裏招搖。

行走在阡陌紅塵,身處繁華鬧市中,縱然厭極倦極,卻始終無法洗去鉛華,迴歸山野叢林、綠竹幽幽的小山村,再度與山水相伴,與草樹爲鄰。

這些年以來,獨自面對世事浮沉滄海桑田,總不能每個日子都能過得雲淡風輕,特別是春節,就總會令我感到落寞、惆悵。

這些年以來,每逢春節,假期還沒到,節日的氣氛就遍佈城市,到處喧囂無盡。

只有像我這樣的一個被繁華唾棄又被山水遺忘的孤寂的靈魂,徘徊在文字囹圄裏。

縱使怎樣的一室花香與茶香,無論何地出產的咖啡幽香,也無法讓我的心境得以寧靜。

走向書櫃,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始終無法找到能讓我內心平和的字元。

敲打鍵盤,跳動着的又只是一些零亂無章的文字。

這些年以來,多少個大年夜裏,昏燈呆坐,孤寂地遐想,如果有那麼的一個春節,能回到土屋裏,一家人圍坐在方桌四邊的長木凳上,幸福快樂地吃年夜飯,多好啊!

多少個大年夜裏,悽悽地想,如果命運能選擇,即使面對滿漢全席,還是寧願選擇一隻土雞、一碟蔬菜,滿屋飯菜飄香。

然而,一旦跌落紅塵萬丈,身陷繁華,被混凝土裏的名字禁錮,被紅塵煙火遮蔽雙眼,就難以走出紅塵樊籬,再度重回曾經的桃花源……

多少個大年夜裏,凝望窗外,透過夜空眺望遠方的那個小山村,彷彿看到山裏男女老少正嘻哈歡笑着圍在曬穀場上做孔明燈,然後將一隻只點燃,再讓它們徐徐升高,全村人擡着頭笑笑談談中看着孔明燈緩緩深入雲層……

多少個大年夜裏,孤獨地呆坐鬧市中的一隅,思念遠去的小山村,思念遠去的人和事,思念遠方的你……

多少個大年夜裏,沒有月亮映照,沒有影子相伴,只有無盡的黑夜陪伴着我。

懷念那些清茶淡飯、松下素食的時光。百轉千回憶起,那青山嫵媚、花鳥相依、雞鳴犬吠的舊日片段……

今年,是我二十七年以來第一次回到小山村過春節,村裏雖然沒有豪華住宅、高檔傢俱,但是也不再是土屋,不再是竹筷,不再是方桌長條凳。

雖然沒有太多的山珍海味、名貴洋酒,但是也不會看到爲兩餐愁苦而皺着的眉頭,不再聽到兄弟婆媳爲一張凳子或者一對碗筷爭吵不休的聲音。

盛世的安穩,文明的進步,悠閒的生活,簡單而舒適的設備,令小山村每個人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變得更爲純樸厚道,更加和睦相處。

小山村的春節,仍然沒有脫離俗套,依然沒有太多的錦衣華服。更沒有奢華的宴席和排場,每家每戶殺只土雞,一壺土酒,兩碟農家小菜,足以盡享天倫之樂。

小山村的春節之夜,不再有全村人一起放孔明燈了,因爲政府已經禁止,怕引起山火。好動的孩童們在曬穀場上嬉戲玩耍,燃放一些廉價的煙花;大人們則擺幾張椅桌在祠堂門口,三五成羣圍坐一起,喝上幾壺野果或者黃蜂浸的土酒,談談那五分二瘦田的收成,說說誰家的大黃狗生了幾個小黃狗,聊聊誰家的女兒嫁往何地,誰家的兒子生了幾個娃兒。談笑風生,其樂融融,那麼的溫馨、和諧。

我們一直苦苦地尋覓的幸福,其實就這麼的簡單,清茶淡飯,一壺土酒足矣,又何須香車寶馬、錦衣華服?

小山村的春節,沒有擁擠的人羣,沒有車水馬龍、煙塵滾滾。行走在山間小路,滿眼綠色的青松綠竹,呼吸着甜美的空氣,靜聽溪流潺潺、清風習習。此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斜陽晚照,坐在屋角的老樹下,聽聽農家人呼喚走地雞回籠,曬穀聲場上孩童嬉戲追逐的聲音,暫時忘記了俗塵喧囂,讓自己的內心變得無比澄澈與寧靜……

小小山村散文 篇25

臘八一過,迎春盼年的喜慶氣氛便在小山村裏瀰漫開來,而且一天比一天濃重,不出幾日,這種氛圍便將小山村緊緊籠罩起來。

山民們喜氣洋洋地忙乎着,忙碌中的男女老少心底都有一種情緒在急速地滋生、膨脹、蔓延:

“啊,快過年啦!”

“喲,又要過年了。”

山民們的心裏揣着不一樣的感受,但都有着同樣的興奮和喜悅。

淡白的太陽高高地掛在半空,陽光軟而無力,但很明亮。清冷的西北風從山坳那邊輕輕地吹過來,軟而無力,但刮在臉上卻似針刺一般。

一羣頑童興高采烈地在村裏的大街上瘋跑,手裏五顏六色的風車呼呼地轉着。大人們都忙着自己的事情,顧不上管他們。孩子們的臉蛋早已讓西北風吹得紅紅的,可孩子們不理會這些,在他們心裏都有一個讓他們興奮不已的念頭,那就是要過年了,有好吃的了,有新衣服穿了,有壓歲錢了!他們盼着過大年可能已經盼了整整一年。

手裏攥着一把小鞭炮的男孩,另一隻手舉着一支已經燃着的香,也跟着一幫孩子一塊瘋跑。從街東跑到街西,又從街西跑到街東,小山村本來就不長又不寬的街道,一下子讓孩子們鬧得沸沸揚揚。

忽然一陣鞭炮聲在身邊響起來,大家吃了一驚,止住了瘋跑,這才發現,小男孩手裏的鞭炮不知怎麼回事突然爆響了!小手被炸的黑黑的,擦去黑黑的東西,就看見紅紅的、有些腫脹的手掌心。

“哎呀!”孩子們的小嘴裏不約而同地發出一聲驚叫。

“沒事,沒事。”小男孩使勁甩了甩小手,小臉上居然露出痛苦的但卻很感人的笑容。孩子們擡起頭吃驚地看着小男孩的笑臉,旋即哈哈大笑着又開始瘋跑。

村南傳來一聲聲家豬淒厲的嚎叫,孩子們一窩蜂似地跑過去。那是男人們臨時搭建在村邊的屠宰場,他們在這裏把農家養了一年的一隻只家豬,變成了鮮美讒人的豬肉!

孩子們趕到的時候,男人們正將一隻不停拼命掙扎嚎叫着的豬擡上早已架好的案臺,一名彪形大漢嘴裏叼着一把一尺多長的明晃晃的鋼刀,邊走邊挽袖子,一搖一晃走來。來到案前,馬步站好,將自己的一條腿死死頂住豬頭,一隻手猛然攥住豬的嘴巴,另一隻手從嘴上拿下一尺多長明晃晃的鋼刀,“唰唰”在自己的褲腿上蹭了幾下,對着豬的脖子捅了過去。孩子們立刻閉上眼睛。只聽見那隻不停拼命掙扎嚎叫的'豬“哼哼”了幾聲,就有“嘩啦嘩啦”的聲音傳出。孩子們驚恐地睜開眼,就見那隻豬的脖子上有一道大口子,紅紅的血從那道口子裏汩汩地噴流出來,放在地上的那隻大盆裏立刻溢滿殷紅的鮮血。

孩子們提到嗓子眼的那顆心又一下子緊縮在一起。那是誰家養的豬呢?豬的主人在沒在現場呢?是不敢來看呢?還是不願來看呢?那位掌刀的彪形大漢孩子們也不大認識。好像不是小山村裏的人,孩子們覺得小山村裏好像沒有人能下得去這個手。

緊張和恐懼不會持續多久的,過不了一會兒,孩子們便又興高采烈地跑到別處玩去了。

村西山坡上一家院子裏傳來一聲高亢而悠長的呼喚,那是媽媽呼喚着自家孩子的乳名催他回家吃午飯。緊接着,村東老槐樹下的院子裏,村北石碾旁的院子裏,村南泉井邊院子裏也便傳出一聲聲高高低低的呼喚聲。那呼喚聲此起彼伏,不約而同,盪漾在小山村上空。有的似乎還略帶着些急躁,時不時還夾雜着一兩聲犬吠,但卻極溫馨,極親切,極具磁力。於是,孩子們在一聲聲親暱悠長的呼喚聲中怏怏地四散回家。

男人們將剛屠宰的豬一扇扇扛回家來,放在院子裏的石案上,他們要把它分解開來。細心的男人拿來剔刀,像庖公解牛一樣開始忙碌。他把骨頭一一剔下,把肉切成十公分見方的塊兒,一部分過年享用,一部分準備煮好後做成臘肉,細水長流,留作來年一家人改善生活之用。性急的男人找來砍刀和板斧,舉刀就砍,三下五下就把一扇豬砍成了幾大塊,甩在一邊,任由女人們去慢慢拾掇。那些既精明又細心的男人搬來鍘刀,“咔嚓咔嚓”只幾下就將一扇豬鍘成齊整整的幾段,而後再慢慢用剔刀分解,既省力又利索。

女人們的兩隻胳膊早已被冰涼的水泡得通紅。這是女人們一年中最忙碌最辛苦也是最愉悅的時候。她們愉快興奮地忙碌着。燉肉。蒸饅頭,蒸年糕,蒸豆渣餅子。磨豆腐。燉蘿蔔。掃房子。貼窗花。包餃子——統統都是她們的活兒——在外打工她的那個他要回來了,出去上大學的寶貝也要回來了,她們心底幸福的甜水咕嘟咕嘟直往外冒。

“脂玉瑪瑙大燉菜”是小山村家家戶戶正月裏的主菜。女人們先將洗得白白淨淨的大蘿蔔橫躺着放在案板上,通紅通紅的手一陣兒忙乎,大蘿蔔便變成不大不小齊齊整整的蘿蔔丁,倒進鍋裏煮到半熟,撈出來放進大柳條籃裏,顫顫悠悠挑到村外小溪邊,敲開薄薄的冰凌,挖開潔淨的細沙,將柳條籃安放進深坑裏。甜甜的溪水潺潺流過,沖走了蘿蔔的苦味,注入了溪水的甘甜。幾天之後,悠悠顫顫挑回來,“嘩啦”一下倒進沸騰着的大肉湯鍋裏,鍋裏早已放入切成核桃大小的無花肉塊,中火再煮上幾個時辰,小心翼翼盛出來儲存到一人來高的大甕裏,移過沉重的石蓋蓋嚴。——開飯的時候,一人一大碗,熱騰騰,香噴噴,山民們百食不厭。

過年的酒是萬萬不能少的,家家戶戶的老爺爺早惦記着這件事呢。刷淨溫酒用的傳了幾代的大馬錫酒壺,揩潔祖輩留下來的藍天釉古瓷酒杯,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擺在堂屋老紅木條案上。搬出藏在地窖裏的陳年棗酒,拂去老酒罈子上的塵灰,顫顫巍巍地舉起,也擺在堂屋老紅木條案上。做完這些事情,老人便坐在那把老紅木太師椅上,端起他那把摩得錚亮的水菸袋,捋着鬍鬚笑呵呵地看。孫子們搶着過來幫忙,立馬被老人打發到外面去玩;兒媳婦也想幫忙,老人呵呵一笑,擺擺手,那意思是說:忙你們的去吧,這活兒我來做。大夥兒都知道,這些事情,無論是誰都插不上手,只有他自己親自來料理,他心裏才覺得舒坦。

除夕夜,小山村沸騰起來。農家院子裏、大街上、打穀場上喜慶的爆竹聲連成一片。禮花彈和雙響接連不斷“噌噌”竄到空中,隨即炸響,開出一朵朵燦爛的火花,將小山村的夜空映得火紅。小山村裏裏外外、上上下下似開了鍋一般。火紅的燈籠四下飛竄,似一顆顆美麗的流星,煞是好看,那是孩子們提着紅燈籠在街裏跑來跑去。姑娘們把自己家裏的餃子包完了,便嘻嘻哈哈地打鬧着,走東家串西家,幫着別人家包餃子。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明亮的新貼着剪花的方格子窗下,幾個女人們圍成一圈,一陣陣爽朗開心的說笑聲飛出,一雙雙巧手靈巧地翻動,月牙似的精美的餃子便擺滿一盤盤蓋簾。

小山村安靜下來的時候,東方的天邊上已經露出魚肚白。偶爾還聽到有爆竹聲在空中炸響,但似乎離小山村很遠。累乏了的孩子們東倒西歪的橫在炕上睡着了,女人們就躺在孩子的旁邊,也早已進入夢鄉。只有老爺爺和幾個男人還坐在桌旁推杯換盞。老酒罈子裏的棗酒早已喝去大半,桌子上的菜餚只剩殘底,幾雙筷子橫七豎八,一片狼藉。烈列的甜美的棗酒,早已將他們一個個浸潤得醉眼乜斜,紅光滿面。

然而,我想,熟睡中女人和孩童一定正做着甜美的好夢,不信你看,那翹着的彎彎的嘴角正甜甜地咧着,不是正有甜甜的笑聲傳出來嗎?放浪形骸中的男人們一定興奮不已,鬆快舒坦——過去一年的辛勞苦累沒有白費,它換來的是五穀豐登和幸福美滿的日子!而於此時此刻,那幸福美滿的日子早已釀成香甜的棗酒,正恣意地滋潤着他們的身體,更進一步滋潤着他們的心田。而且,一定有一股股熱辣辣美滋滋的東西正在他們的心底強烈地沸騰着,不斷地往外衝,洶涌澎湃,勢不可擋,直衝得他們頭腦發脹渾身酥軟幾乎暈過去方休。

當一抹朝霞顯現在小山村東方的時候,當雄雞第一聲鳴唱在小山村叫響的時候,當除夕夜棗酒的香氣和鞭炮的煙氣漸漸散去的時候,小山村又會立馬紅火起來,熱鬧起來,沸騰起來!

那是期盼已久的、攜帶着幸福大運的、紅紅火火的大年初一來到了!

然而,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小山村裏的山民們心底十分清楚地知道,充滿春天氣息,充滿旺盛活力,充滿浪漫幻想的新的一年,新的生活,新的奮鬥,新的一切,從此又開始了。

小小山村散文 篇26

連綿不斷的雨終於停了,疊嶂縱橫的太行山麓被洗禮得格外翠綠,天空湛藍湛藍的,幾朵聖潔的白雲不斷變換着美麗的身姿,耐不住寂寞的星星不等天黑就來到天際閃爍着多情的眼睛,白霧在山間纏繞,空氣中瀰漫着山花的芳香,一陣略帶涼意的山風襲來,讓人倍感愜意,猶如人間仙境。偶爾從遠處傳來的幾聲犬吠和不知名的鳥鳴讓山村的傍晚充滿了生機,啊,山村的旁晚真美。

吃過晚飯,我拎着心愛的SONY,獨自一人順着項目部旁那條村子裏剛剛修成的水泥路,徑直向山裏方向走去,想要去尋找遠離都市喧囂的那片寧靜。或許只是熱愛自然、享受自然,想和自然貼得更近點吧,我一路走着、找尋着、收穫着……

我徹底放鬆心情,儘可能讓大腦處於空白狀態,旁若無人地欣賞着那一片片翠綠的玉米在微風吹拂下蕩起的層層碧波,欣賞着夜幕降臨時西山那片如血的殘陽,還有那漫天的雲捲雲舒。一陣和風徐徐吹來,輕輕撫摸着我的臉頰,頃刻間讓人忘記了所有的煩惱、所有的憂傷。大紅袍花椒是林州姚村、任村一帶的特產,眼下正是花椒的收穫季節,遠遠望去,大片大片的花椒樹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煞是喜人。這裏的花椒雖沒有老家四川的粒兒大,但味兒依然很濃,摘幾粒放在手心,一股純淨的麻香撲面而來,我深深吸允着這西南人都喜歡的味道,要是用這鮮活得還透着綠的花椒燉只山民自家養的土雞,那該是什麼味兒啊。

天色漸漸灰暗下來,銀盤似的圓月羞澀地漫漫傾瀉着那如水般的清輝,天地間依舊掛着迷人的色彩,深沉而浪漫着。我頻頻按下快門,將這無限的美景盡收在相機裏,欲與更多沒有機會漫步在山村傍晚的朋友分享。

我喜歡蔚藍的天空,喜歡碧綠的大海,喜歡如夢似幻的潺潺小溪,喜歡挺拔秀美的高山名川,更喜歡眼前這片綠色田園。你聽,村民那熱鬧的歡笑聲、孩子們的嬉鬧聲和那不再刺耳的汽車喇叭聲,分明就是一首優美的田園交響樂。你看,黃昏時分,勞作一天的人們帶着喜悅的心情收工回來,肩上扛着鋤頭,漫步在長滿山花的田梗上,霞光映紅了他們黝黑的臉龐,他們有說有笑,嘴裏還哼唱着豫劇名段,忘記了一天的勞累,餘暉將他們的身影拉得老長老長,儼然就是一幅山村風景畫。

從小生活在鄉村的我,雖然在都市呆了整整二十餘載,卻總也習慣不了那喧囂、擁擠的生活。是項目工作的需要,讓我有機會重返山村,這裏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樣的熟悉,一切都更能勾起我無盡的遐想。

我們的任務是修築林州到長治高速公路,項目部就駐紮在全國廉政教育基地——-紅旗渠紀念館旁,我們百十號職工和千餘名民工兄弟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家庭,我們一起工作一起學習,朝夕相處,其樂融融。項目部一天生活中最熱鬧莫過於晚飯後那段時光,小夥子們丟下飯碗便急不可耐地活躍在籃球場上,老一點的漢子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海闊天空談論着時局或是老婆孩子,年輕姑娘則結伴漫步在山間小徑。我們這裏風氣很正,人與人相處得就像一家人,聽不到有人吵架,看不到有人,比起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都市,這裏沒有紛爭,沒有爾虞我詐,人人臉上寫滿了質樸,寫滿了信任,寫滿了兄弟姐妹般純真的情誼。

這就是太行山區的傍晚,一個時而安靜時而喧鬧的傍晚,一個有着許許多多故事的傍晚,一個讓人眷戀的傍晚。我喜歡和諧的項目生活,我喜歡山村的傍晚。

小小山村散文 篇27

時光如白駒過隙,幾十年光陰只是一瞬間,眼前依舊是這靜靜流淌的清溪河水,年復一年靜靜地流淌,流走了渺茫的往事,流走了青蔥歲月。在文清那支離破碎的記憶裏還鮮活着一段山村往事。

文清剛來清溪灣的時候,正值深秋,滿山遍野的紅葉像火焰在燃燒,剛收穫的田野裸露在陽光下,顯得空曠而蒼茫!他是公社派來清溪灣蹲點的,瞭解秋糧入庫和訪貧問苦,做一些基層工作。住在生產隊的隊屋裏,吃派飯,生產隊每戶供一天伙食,輪到哪家,那天就在他家吃。這就是當年和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和貧下中農打成一片的情景。

這一天輪到在林嫂家吃派飯,中午時分文清來到她家,清貧的生活顯而易見,她丈夫前年在清溪灣,發山洪時下河撈魚,被河水沖走,丟下一個七十歲的老孃和兩個孩子,她也守了寡。缺少勞力,家裏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剛過三十的林嫂,皺紋早已爬上了額頭。身上衣着破舊得使人心酸,她帶笑的說:“工作組的同志來了,咱家沒有好招待,將就吃點吧”文清說:“不用客氣,吃什麼多行”。“我家大寶聽說有幹部來家裏吃飯,早上用撈兜網了許多小泥鰍,煮了一碗,真鮮”她說的大寶,就是那個剛滿十歲的大兒子,還沒有讀書,在生產隊放牛掙工分。他看着兩個孩子露着腳趾頭的破鞋,破舊的衣服,心裏有說不岀滋味。貧困的農村有多少這樣的窮孩子!像高玉寶那樣想讀書,卻只能幫着家裏放牛砍柴。竈屋裏林嫂正在忙午飯,的確“河水煮河魚”真鮮,泥鰍那清純的香味在破舊的小屋裏飄蕩着。這歺缺油少鹽的菜飯吃得卻很香,也讓文清親身體驗到貧困農家的苦日子。

在林嫂家吃了一天的派飯,林祥嫂家的窮苦在文清的腦海裏留下了難已抹去的記憶,田裏的稻穀已經收割完了,還有許多晚秋作物花生、玉米留在地裏等待收割。夜裏,隊裏就開始派人看莊稼,防止野豬鑽進花生地裏一拱一大片,心疼得很。還有夜裏出來偷花生玉米的婦女,要是被抓住,多半是要敲鑼遊街的。一天的後半夜,幾個看莊稼的小夥子逮住了一個偷隊裏花生的婦女,扭送到隊部交給工作組處理,文清開啟門一看,逮住的原來是林嫂,只見她頭髮蓬鬆,一臉羞愧不敢眼望人,看莊稼的幾個小青年大聲嚷嚷着:“明天一定要她敲鑼遊街”“遊街、遊街”。衆人在嚷着。面對激動的人們,文清嚴厲的批評了林嫂,並答應他們,明天和生產隊老隊長商量解決這件事,讓看莊稼的小夥子先散了。

第二天,文清找到老村長,把林嫂偷隊裏花生的事告訴他,說:“她家是村裏貧困戶,對照政策給她家解決點救濟糧,免得她們窮得沒有辦法,還得去偷”,“林嫂也是要面子的女人,讓她去遊街會讓她活不下去,背後教育一下吧!以免造成不好的後果!”聽了文清的話,老隊長點點頭說:“下不爲例,叫保管給她支五十斤糧吧,做做她的思想工作,可不要再去偷了!”文清在清溪灣蹲點三個多月,這是他做得最讓他心安理得的一件事。

年底文清要離開清溪灣回城裏,那天一大早,林嫂提着一個竹籃,裏面前放着十幾個雞蛋,來到隊屋給文清送行,她說:“家裏雞剛生的,很新鮮,帶回去吧!”“你是好人····”說着輕聲嗚咽起來,眼角里全是淚水。文清他無法拒絕這樣的饋贈,這是至今他收到的最貴重的禮物!這份禮物裏,浸潤着貧困山村,人們對基層幹部帶着他們走向幸福生活的期盼。他無法平息內心的激動,默默望着林嫂遠去的背影,一直消失在蒼茫的竹林深處。

於今,又是滿山紅葉時,清溪河繞過清溪灣靜靜流去,一河碧水載着從村莊裏飄來的歡聲笑語流向前方,流過遼闊無垠充滿希望的田野,流過一個個幸福美麗的村莊。

小小山村散文 篇28

說起來你不信,有一回,兩隻老鼠差點替我交了學費。

那是1979年春天,已經到了元宵,再過兩天小學就要開學了,可是我、蘭花姐和小毛弟弟三個人的學費還沒有着落。母親翻箱倒櫃,搜遍了每個衣袋,才湊了不到3塊錢,還差5塊多呢。更要命的是,按照我們贛東北山裏人的習俗,過元宵是要舞龍燈的,每家每戶迎龍燈少不得三五塊禮錢。母親臉上愁雲密佈,父親一聲不吭,一大早就到鎮上親戚家借錢去了。

剛吃過早飯,村南祠堂裏就響起了震天的鑼鼓聲、鞭炮聲,然後一條威武的火龍就浩浩蕩蕩,蜿蜒而來,很是氣派。要在往年,我們一定會跑去湊熱鬧,但這回它卻顯得面目可憎,像一道催命符。母親嚇得臉色蒼白,不知所措。末了母親一跺腳說:“蘭花,你帶小毛到後山窩去,我和小雨在家裏。”

蘭花姐愣了一下,就拉着小毛走了。我想,母親一定是要唱“空城計”了。

果然,龍燈快扭到我家時,母親就迅速掩上門,爬上閣樓,我幫母親撤掉梯子,然後往牀底鑽。我覺得挺驚險,跟電影《地道戰》似的。我們準備停當,龍燈就哐嘁哐嘁舞進了我家小院。有人喊了幾聲:“三嬸,三嬸在家麼?”見沒人應,鑼鼓便停歇下來,不久重又響起,想必他們覺得還是熱鬧一番的好。於是吱扭一聲,龍燈進了門,東屋跳跳,西房繞繞。我還看見有人舞動紅綢大龍珠,兩邊戳戳搗搗,像是在驅魔趕鬼。稍後,天哪,他們竟闖到我跟前來了!我咕嚕咕嚕嗓子眼兒直跳,生怕被人發現,那可真是一件丟臉的事情。這時我忽然覺得耳朵癢癢的,似有東西在撓我。側臉一瞧,媽呀,竟是兩隻大老鼠!

順便提一下,70年代末,我們山村還是窮困的,常常一天只吃兩頓,老鼠也找不到吃的,曾有老鼠咬了嬰兒耳朵的事件發生。現在,這兩隻大概是一對夫妻的傢伙正圓瞪鼠目,商量着如何偷襲。

我差點沒大叫一聲竄出去,可是——我靈機一動,捏着鼻子“貓”了一聲,那兩隻老鼠果然哧溜一下就往外逃竄。可惜,它們逃過了我這隻“貓”,卻沒能逃過那些雜亂的大腳,叭嘰一下,它們便香消玉殞了!

這一下,舞燈人驚怕了。按我們這裏的規矩,舞龍燈是不能傷了人家五禽六畜的,那不吉利,還得賠錢。老鼠不在六畜之列,但畢竟也是家鼠,別看平時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真要出了事,那也是一樁命案。況且蛇才吃老鼠的。舞燈人偃旗息鼓,嘀嘀咕咕相互埋怨了大半天,才悻悻離去。

我搬過梯子。母親一片葉子似的,有氣無力下了閣樓,眼眶裏潮溼一片。

我將剛纔的一幕告訴母親,母親雙眼便又霍地亮堂起來,“快,快!”她顫抖着掀開枕頭,下面壓着舞燈人的5塊錢。

“哎,這下總算有錢交學費了!”母親長舒了一口氣,很狡黠地笑了,然後蹲下身,端詳着那兩隻老鼠,嘆了一聲:“咦,真是兩隻金鼠呢。”末了,母親挺莊重地把它們埋在院裏的桃樹下。

母親正呵呵樂着,突然外面就傳來小毛弟弟哇哇的哭聲。我們衝到院外,只見小毛鼻青臉腫的,活像個大羅漢。

“咋了?咋了?”母親驚恐起來。

小小山村散文 篇29

十多年前,一回到家鄉就有一種走進人間仙境的感覺。怪不得當年老爸經常說“你們爲了兒女在鬧市吃了不少的苦,回來了就得好好的呼吸一下山裏的新鮮空氣。過年了,這次回來就該等到過了元宵節再返深吧。”

“那有啊!你的孫輩們都還忙着呢,我還想把您老人家接了到深圳過年呢。”我試探地說。

“不必等我了,我還是在家裏過年好。你也知道我怕吵鬧,在這裏過習慣了,安靜對於我們老人很重要重要。”老爸毫不掩飾的說。

是的。爸爸說的都是心裏話,他老人家在鄉下生活了一輩子,在老人家心裏,故鄉竈堂裏的火光比城裏的電燈還亮。

自從爸爸西去以後,我們老家所在的小縣城也擴大了,多了一個工業園,改造、拓寬了好幾條街道,曾經寂靜的城郊也變得熱鬧,甚至多了幾分喧囂。星星也好似不喜歡小城的夜晚,藏在灰褐色的天空裏不願意露臉;就那月亮吧,不管是月中如盤,還是月底如弓,好似比過去少了一份靜謐,缺了一點文雅與詩韻。

也不記得從何時起,這小小的縣城之夜也變得喧囂不堪。就那些曾喜歡鬧騰的人,似乎也不大適應這種紅塵滾滾,毫無節奏,日夜嘈雜的煩心環境。更何況這些如坐禪之人的老人。也就是從那以後,許多老人便心生逃離之念,紛紛搬進了深山。

這古木參天,荊棘叢生,高聳入雲的高雲山,漸漸地被當地和異地他鄉的老人們所青睞。

高雲山,白天有白天的浩瀚,夜晚有夜晚的寂然,它夜色如水,月明星亮,身處此地,才真正感悟到高山的巍峨,叢林的奇險。寂靜的夜晚,人們可以枕着月光入眠,魂牽夢繞於潺潺的溪流之中……

傍晚時分,太陽收起了它熾熱而耀眼光芒,漸漸地向西邊落去,將一望無邊的森林染成了橘紅色,宛如一張碩大無邊的彩色綢緞飄忽於天際之間。林海深沉,爲叢林裏的萬物敞開了博大的胸襟,顯露出山的溫柔與恬靜。夜幕中的草叢木竹,農舍村野,披星戴月而歸的匆匆行人,都被徐徐彌散的炊煙和薄霧所覆蓋,清涼的露水冷落了臉頰,打溼了脊背的衣襟。

羣山逶迤,由於被墨色掩蓋,已經分不出哪裏高低,哪裏深淺。她在靜默中畫出了一道紅白相間,旖旎柔和的弧線,罩住西邊那鋸齒一般的山峯,山間的那條小路,已經若隱若現,牛兒不再吃草,鳥兒早已歸巢,灌木叢裏會不時地穿出幾隻晝伏夜出的狸貓……

夜晚來了,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邁着沉重的腳步從坑口走來,各自踏進簡略而又溫暖的家。

山村裏的天空佈滿了星星,它們金光耀眼,錯落有致,稀稀拉拉的都圍着北斗轉,密密匝匝的都聚集在銀河兩邊。明的、暗的,還有金色的銀色的,一個個神祕地撲閃着眼睛。村莊的夜空,是繁星的家園。只有在深藍色的天空,在靜夜,星光纔會更加璀璨。相對於霓虹燈徹夜閃爍的小城,山村裏夜空原來是這樣的迷人。

天一黑,山裏人便把身心收攏,穩妥地安放在得以他們一生爲之努力經營的圍屋之中。即使室外一片漆黑,屋內卻有和煦的春光,溫暖而怡心。山裏人從不懼怕夜黑。村裏的孩子,去夥伴家玩久了,無須鄰居陪送回家,雖獨自走着心藏膽怯之意,也能強壯着膽子,緊握拳頭加快腳步豎着頭髮根往家跑。山裏的孩子從小學會了走夜路,成人後纔敢於在人生未來的道路中摸黑前行。父母亦然,他們不會滿村子去找,他們知道,山村的夜晚,顯得特別的黝黑,而人們心裏卻是亮堂的,無論孩子去哪兒玩都沒有什麼隱患。相反,城裏的孩子且不說夜晚沒有路燈不敢走路,就是朗朗白天,沒有大人陪同也寸步難行。有一回,我所在鵬城一位帶孩子來山裏旅遊觀光朋友,到了夜晚也特別忌諱黑壓壓的叢林。山鄉,在他們的心裏乃是鬼魅魍魎的出沒的地方,對山村夜晚的黑暗和寧靜總是恐懼不已,意亂心慌。

山村的夜晚,清靜,卻不沉寂。偶爾傳來幾聲犬吠,幾聲貓吟,這是是山村夜晚特有的聲響,絕不聳人聽聞。山裏人遵循祖上流傳的規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幾百年來,山裏人從不會違背這個規矩。在山村老表心裏,夜晚就是夜晚。夜晚,是生命力量的積蓄,就像埋入地下的種子,只有經歷了黑暗,才能萌發出新的生機,山民們總以飽滿的精神去迎接第一縷曙光的到來,用勞動的歌聲伴隨着一天又一天太陽的升起。

人,只有在夜晚靜下來,才能回眸咀嚼白天的得失,反思一天的行爲過錯,計劃天明的耕種勞作。幾十年來,讓我感悟最深的,似乎也只有在山村這樣的夜晚,纔有了心靈的低語;纔有了生命與大自然的交流;纔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纔有生命誕生與死亡的互補。

有月的夜晚,山村裏總是熱鬧非凡的。男女老少都擁有自己的活動空間。老人們大都喜歡早睡,靠自然磁場消除身心的疲憊;中年人都喜歡圍坐於在客廳,一邊欣賞着地方小調,一邊怡然自得地品茶抽菸,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養精蓄銳;青年人,尤其是姑娘們,總喜歡三五成羣,在嬉笑中納鞋繡花,你挑我逗的交流心思,談天說地的話語中總少不了將來能攀上一個好人家嫁一個如意郎君,也算是她們對於未來生活最美好的憧憬。

銀色的月光,落滿了山村的曠野和屋頂,染白了山川河流,在孩子們的心頭,也好似有一盞明燈高高掛起。田埂上,打穀場上,一羣孩子正頑皮地“打仗”,木頭棒,小竹杆就是他們的長炮短槍,稻草堆是他們抵擋“敵人”進攻的堡壘。領頭的往往是歲數稍長的孩子,他們一個個做好了“戰鬥”準備,好似訓練有素地各就各位,就等“長官”一聲令下,“戰鬥”就會激烈的開打。頓時間,草垛內外你躲我藏,你追我趕,硝煙瀰漫,叫聲、笑聲、吶喊聲,聲聲尖刻,幼稚而又逼真的聲響混雜一片,成了山村裏所特有的鬧騰。幾個回合下來,總有你輸我贏,我勝爾敗,往往要等滿頭大汗方能偃旗息鼓各自回家。

還有更懸的,爲了讓自己更加的隱蔽,有的孩子乾脆就爬上樹梢,躲在茂密的樹叢裏,當“敵人”發起進攻,四處搜尋的時候,樹上的戰士可以居高臨下向敵人開槍,直到贏得最後的勝利。

我還清晰的記得,尚處在孩提時代我們,經歷過太多這樣的場景,不但鍛鍊了膽識,還在“戰鬥”中收穫了智慧。而如今的孩提,尤其是城裏孩子,整天由爺爺奶奶,亦或是奶媽保姆陪護着,看管着,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跌倒,遇到幾隻蚊蟲叮咬,怨聲四起,也心痛不已,喋喋不休,嘮嘮叨叨,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真不知道是草還是寶。

山村裏的夜晚,四季分明,唯美迷人。春天,百花吐豔,生機盎然,河流裏的春水亮麗如劍;夏天來了,綠樹成蔭,滿目蔥蘢,幽藍深邃的天空,宛如山頂上撐起的一個天然屋頂,當你仰臥在村口的草地上細細端詳時,你一定會發現,那天空就像被深藍色的墨水精心印染而成。它帶給山裏的孩子們多少的想象,又啓發孩子多少的憧憬與啓蒙。每當北斗星西斜的時候,爺爺奶奶,弟弟妹妹們都已經熟睡,爸爸媽媽就會亮起嗓門催促我們回家就寢;秋天,那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田野山川,山裏山外都是成熟的作物和果實,預示着大農業的勞作已經進入尾聲;進入冬季乃是大山裏最蕭條的季節,除了喜冷耐寒的少量山野之果,最多的莫過於冬筍、香菇。此外,幾乎萬山之巔光禿禿,十里長川皆蕭疏。

當然,冬天的天空也很美,每每托腮仰望星空之時,那些有名的和無名的星星盡收眼底,還有密匝匝的銀河,一閃而過的流星,看着流星聽故事,又有多少遐想在心中!爺爺奶奶們的傳奇故事,不但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啓發了孩子們的智慧,也給了孩子們無盡的好奇和想象,人們都說山村的孩子,一個個都如小老虎插上了翅膀。

長大後孩子,終於明瞭奶奶的月亮故事中爲什麼不是嫦娥和白兔,而是孫猴子。她不光是要嚇唬我們聽話,而是在老祖宗心裏有着許多美好的願望,希望世間有揚善懲惡的大聖,給孩子以驅惡揚善的啓蒙。

寒冬,山裏的夜晚是一派靜寂的世界。每及大寒時節,山裏總會飄起鵝毛大雪,若是遇上東南風,總少不了落起雨夾雪。在天寒地凍的夜晚,家家戶戶都會生起通紅通紅的炭火火盆,老人們各自擁有一個保溫的竹編火桶,任其屋外冰天雪地,屋裏卻溫暖如春?

寒冬之夜,四野寂靜,聽不到蟲豸的吟唱,更聽不見樹葉的搖動,一座座山峯,一根根樹木,都矗立於長長的寒夜裏巍然不動!夜色如此清冷,最可憐的當屬牲口。每逢雨雪來臨,牠的主人就會提着馬燈帶上稻草,給各類牲口以加溫保暖不受凍。

寒冬臘月的山裏人沒有絕對的清閒,很多農事都要準備在下一年的立春之前,在燈下修補農具,選好良種,目的在於不錯過農時,指望來年又有一個好收成。

媽媽們穿針引線,密密麻麻,準備着孩子們過年的衣服和鞋襪,以及臘肉和乾菜。如今雖然進入新時期,趕上了新時代,然,衣食住行總是他們的牽掛。糧食生產,多種經營,都是開春後大事,哪怕是一粒種子,一棵幼苗都不能落下。

無論走過多少年,翻過去多少個春秋冬夏,令我魂牽夢繞的依然是山村之夜。故鄉安靜的夜晚,依然存在一種溫情,氤氳着一份美妙的意境。每當小城喧鬧的夜晚讓人心浮氣躁時,我就會想到故鄉的山村之夜,就好像看到春節回家遊子在山村夜晚小路匆匆趕路回來……

小小山村散文 篇30

好像是不成文的規律,每年的“五一”或“十一”,天公都不作美。不是陰沉着個臉,就是淅淅瀝瀝細雨綿綿,令利用黃金週外出度假的人們十分掃興。然而,今年的國慶節卻與往年大不相同,雖然北國的清晨還有些清冷,但太陽一露出笑臉兒,空氣中馬上就有了溫馨的感覺,這是個難得的好天兒。

按照事先的約定,在分別買好了下鄉燒烤的必需品後,我們一行十一人(十個大人一個孩子)開着三輛轎車向市郊的一個小山村駛去。一路上大家興奮異常,一掃往日在公司中處理繁雜事務的沉重與煩惱,開心快樂地奔馳在寬敞的高速公路上。車內是歡聲笑語,還不時用手機與其他車內的朋友溝通資訊,我們這些成年人彷彿又回到了孩童時代,說笑打鬧着向那心儀的小山村飛奔而去。

出城之後,路邊不時閃過一片片成熟的莊稼。那金燦燦的玉米、紅彤彤的高粱還有一望無際的金色稻海,都在秋風中炫耀着自己的風姿。今年的豐收已經定局,那收穫的喜悅掛在了忙碌着秋收的農人臉上。行進中,偶爾看見路邊的溝壑裏散放的牛羣、羊羣,令朋友的孩子在車內大呼小叫,恨不得跳下車去親手抱抱可愛的小羊羔才過癮。大約一個小時後,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李麥峪。

這是個風景秀美的小山村,四面環山,中間一條經年不斷的小溪潺潺流過。朋友亞男的父母退休後在城裏無所事事,就在這兒租住了兩間小房,過起了田園生活。兩位老人十分好客,老遠就帶着才領養了一個多月的小狗“歡歡”迎了上來。立新的孩子一見小狗興奮不已,馬上掏出自己所有的零食送到了狗兒的面前。怎奈那小東西對小食品並不感興趣,到是我手中的火腿腸比較有誘惑力,令它一飽口福,還歡快地搖動着小尾巴向我們表示着友好。

一陣寒暄過後,大家就開始了行動,小於和呂品用磚頭支起了燒烤的爐子,用大蒲扇扇風點燃了炭火。大家串串兒的、洗螃蟹、扇貝雞翅和大蝦的、摘鮮蘑和青菜的……忙成一團兒,好友小卓自報奮勇去批發部拉回了三箱啤酒和一些飲料。大叔和大嬸爲我們端出了早上新煮的花生、毛豆、玉米和地瓜,整個小院兒如同開了鍋一般熱鬧非凡。大家一邊幹活一邊調侃打鬧,歡聲笑語響成一片。我一回頭,正看見胖子銀春在笨手笨腳地用鐵釺子穿活着的竹節蝦,那些可憐的蝦們在被穿上鐵釺後,還在痛苦地掙扎着蹬腿兒。便對它說“銀春你真太殘忍了!”它假作害怕地說“你可別嚇我,我這手都哆嗦着呢,剛纔差點兒穿在手上……,”大家又是一陣鬨然大笑。引得籬笆牆外大車小輛從地裏拉着莊稼回家的村民,也好奇地問叔叔嬸嬸這是哪來的客人。

中午的陽光很暖和,大家索性就在院子裏擺上了桌子開懷暢飲。叔叔把自家用山葡萄和冰糖釀的酒端出來讓我們品嚐,那酒入口甜甜的十分耐品,但喝多了亦有微醉的感覺。“螃蟹來了!”小劉擔當起了服務員的角色,一邊給大家上菜一邊高聲吆喝着,十分專業。大家品着肥美的河蟹、鮮嫩的烤翅、扇貝、雞脖子和雞胗等美味,彷彿到了小說中描寫的“威虎山百雞宴”一般。女士們沒有了往日的文靜,男士們乾脆就嘴對嘴地吹起了啤酒,到省下了許多的紙杯。

要說小於真是個好同志,他十分專業地燒烤着各種美味,還不時吆喝着要各種調料和蜂蜜等,大家都說他開個小店兒準行。鮮美的雞翅、扇貝等陸續端上桌來,又馬上被分搶一空。大家嘻嘻哈哈地歡度着這美好的節日。

夜幕降臨了,因爲第二天還有新的安排,所以我們只好告別那給我們帶來無限歡愉的小山村。叔叔拿出了自己辛苦栽種的花生、地瓜、南瓜和各種小菜兒……。我們這些人也毫不客氣地把三臺車的後備箱裝得滿滿的,還自嘲地說“我們這是鬼子進山搶糧來了”!然後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叔叔嬸嬸踏上了歸途。

回首望去,山村靜悄悄的,沒有了白日的喧譁。農民們勞作了一天,已經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小小山村散文 篇31

從夢中醒來,一些多年前的畫面總會浮現在眼前,就像電腦出現了故障一樣,即使刪除了,還是會不時出現。西蜀的初冬,北風輕輕地颳着,天空好像比秋天要低得多。藍天上的白雲,被塗上了一層濃重的灰色,看起來沉沉的,似乎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從天上掉下來。路邊小草,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草尖尖上已開始變黃。在風中顫顫巍巍,瑟瑟發抖,生命氣息已弱不可見。

後山地埂上的櫻桃樹,退去了春夏時的濃妝。紅紅的櫻桃早就進入了人們的腸胃,粉身脆骨之後,變成了滋潤農田的養料。爲稻穀啊,玉米啊,高粱啊等等農作物的豐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水靈靈,翠綠翠綠的櫻桃樹葉,也早已不見了蹤影。只剩下了一顆顆光禿禿的櫻桃樹,杵立在朔風中,默默等待着春的來臨。

屋後的松柏,房左屋右的竹林仍然蒼翠青綠,釋放着西蜀山村初冬的生氣。只是少了春天的意氣風發,缺了夏天的朝氣勃勃。西北風吹拂着它們的枝葉,發出沙沙的聲音。這聲音,在春天是喜氣洋洋的頌歌,在夏天是不可一世的狂放。在初冬聽起來,似乎就有點“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的低述了。

房前的那片棗樹林,指甲蓋大小的棗樹葉,早就不知所蹤了。只剩下那些七差八錯的樹枝樹幹,在西北風中立着。那些棗樹看起來比較硬氣,在風中,一般的是不會低頭的,也很難看見它們搖搖擺擺的賣弄姿態。它們這種寧折不彎破性格,在夏天一夜大風過後,常常會出現一地的斷枝殘葉。

房後小山上,高點的幾排山地,種的是豌豆。豌豆苗已經出土,差不多有一寸左右,綠中帶點點淡黃色。低點的幾排種的是麥子,麥苗差不多有一寸半左右的樣子,嫩綠嫩綠的,看起來煞是可愛。這些新綠給西蜀的初冬增添幾分生氣,讓冬隱藏着濃濃的生機。

房前的平壩,西蜀人叫乾田。這些乾田夏天栽的是水稻,冬天種的是麥子啊,油菜籽啊什麼的。這裏和山地就不一樣了,這兒的土地肥沃溫潤,麥苗長勢喜人。就是和山地同一天播下的種子,這兒的麥苗至少要比山地裏的高出半寸。這時,油菜籽苗至少已長出了三到四寸高,看起來綠油油的。油菜籽苗,麥苗使西蜀的山野變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一掃初冬的沉悶。

越過乾田,在田壩中間,是一片終年有水的田,西蜀人叫水田,或叫冬水田。這裏只是夏天栽種一季水稻,冬天將水續在那裏。天再怎麼幹旱,都能保證栽上水稻,確保生存之需。冬水田裏水的深度,大致有一尺左右,是鯽魚、黃鱔、泥鰍、螺絲、蚌殼等等水生動物,冬天修養聲息的場所。

以前讀到宋代大家,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那首詩中的“竹外桃花兩三隻,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描述時,感覺好像那些鴨子對冷水有點畏懼似地。其實,鴨子最喜歡那片冬水田了,平時稻穀還沒有收割的時候,都是把它們關在竹籬笆圍子裏餵養的。稻穀入倉之後,才把它們趕到水田裏去,讓它們自己去尋找食物。冬天的早晨,天剛矇矇亮,它們就在鴨圈裏撲騰。當你把它們的圈門給開啟,它們就嘎嘎的歡叫着,邊撲騰翅膀加力邊跑,奔向那片冬水田。那裏有它們特喜歡吃小魚小蝦,螺絲蚌殼之類的東些。它們吃了那些美味給人類的回報,就是每天產下一枚大大的鴨蛋。這些鴨蛋,最終又變成了上學的書學費及家裏的油鹽錢。

西蜀的冬,那灰沉沉的天空,雖說給人的感覺有幾分沉悶,有幾分壓抑。但仍掩蓋不住她的另外一種意境,那種深沉,穩重的氣息能給人們帶來另外一種感受。她爲人們添了些沉靜與蒼涼,那是生命的隱忍與退讓,也是希望的沉澱與積蓄。是啊!小草黃了,樹葉落了,可她孕育着春的到來,孕育着新生與希望。

小小山村散文 篇32

國慶開始之前就琢磨着黃金週上哪裏逛逛,但一想到各大旅遊景點人滿爲患的情景就不由得打退堂鼓了,恰在此時,我所在的攝影羣出了一個通知:國慶期間準備去奉新九仙村採風,有意者請抓緊時間報名。

乍一聽九仙村這個地方感到挺陌生的,奉新縣倒是不耳生,那兒盛產優質稻米,奉新貢米遠近聞名。我眼前不禁浮現出一片一望無際的稻田,彷彿嗅到了稻穀隨風飄來的縷縷清香,這不正是我一直嚮往的田園風光嗎,再說沒啥名氣說不定是件好事,或許沒有人擠人、人挨人的煩惱,一想到這,我不禁欣欣然起來。

十月三日上午十一點多鐘,一路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奔波我們終於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奉新九仙村。極目遠眺,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脈一一映入眼簾,感覺四周的空氣是那麼清新,完全沒有塵囂的打擾。車子在一個兩層樓高的院子裏停了下來,此處是一家新開張的農家樂,老闆是一對五十來歲的夫妻,看上去十分淳樸,爲人也很厚道,在此包吃包住一天才收了我們每人五十元,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這個價錢還抵不得旺季廬山的一盤蔬菜呢,一位曾經走南闖北的老攝友不住地感嘆:還是咱山裏人最實誠!

就在等着中飯的功夫,我們發現前面有一座兩層樓高的老式土坯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走向了這戶人家。只見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婦人正坐在門前的藤椅上,她的目光一直追隨着正在房前忙着翻曬穀子的兒子,神態是那麼從容,那麼慈祥,我不禁深深地爲之所動: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爲的是什麼呢,不就是兒女們能陪伴在自己身邊,享受這份天倫之樂嗎!

從老房子回來正好趕上中飯,吃着貨真價實的奉新貢米,嚼着飯莊自家栽種的新鮮蔬菜,喝着原汁原味的土雞湯,我們感覺格外愜意。中飯過後,及時補充了體能的我們一個個精神抖擻起來,紛紛領着“長槍短炮”說說笑笑地走出了農家樂,奔向金秋的田野。

一路上總有令我們感到新鮮的事情發生:一臺破舊的卡車停在路旁,身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看樣子已經報廢很久了,我們卻如獲至寶,一個個擺出各種造型與它合影留念;就在一眨眼的功夫,村裏一位姑娘身輕如燕,蹭蹭蹭一下躥上了高大的板栗樹,準備採摘板栗;路上我們還邂逅了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一手拄着柺棍,一手提着銅壺,我們忙向老人打着招呼:“老人家,上哪裏去啊?”老人和善地向我們點點頭,告訴我們是給田裏正在勞作的家人送茶去。

九仙村屬於山區,地勢顯得高低不平,我們沿着一條由大小不一的石塊壘成的小路走向田間,近前一看,田裏已經收割完畢的稻穀一排排堆成了垛,還未收割的則是金燦燦的一片。雖然看上去有點雜亂,但恰逢收割季節,我們有幸看到了農民兄弟們辛勤收割的場景,進一步感受到了他們發自內心的豐收喜悅。

瞧,有的是夫妻同上陣,有的是兄弟齊協力,有的則乾脆把揚穀機直接搬到了田間,一人負責收割,一人負責揚穀。只見一位正在揚穀的漢子把一捆稻子揚好後,往前面的空地上一拋,動作是那麼嫺熟而灑脫。

無論收割還是揚穀都是十分辛苦的體力活,蓋着茶杯的水壺就放在田埂邊,渴了隨時可以喝到。我看到兄弟倆中的一位停下揚穀,走到水壺邊,倒上滿滿的一杯水後一飲而盡,心裏想着此時他一定十分解渴吧。望着他們在田間辛苦忙碌的身影,此時我忽然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連兒童都會熟稔的詩有了深切的體會。

有趣的是幾隻農家小雞也和我們一樣趕來湊熱鬧,這裏剛收割完一片,小雞們馬上跟在後面啄食着掉落在地上的零星稻穀,一點也沒有浪費。

回來的路上,又有一件令我們驚奇的事情發生:一位面板黑黝黝的漢子,身上扎着一根鮮豔的紅腰帶,背上揹着一個小孩,手裏牽着一匹馬,正大步流星地向我們這邊走來,開始我們還以爲遇見了少數民族呢,後來透過詢問才得知也是漢族。只見他把馬牽到自家的田裏就轉身離去了,那匹棗紅色的馬毛色油亮,看上去分外精神,它一直目送着主人漸漸遠去,發出了一陣嘶鳴聲,似有不捨。

路上還看見兩個男子,一人手牽一匹馬面對面走來,其中一匹馬背上還馱着什麼東西,走近了倆人彼此熱情地打着招呼,看來是同村的熟人。在這地形崎嶇不平的小山村,很顯然馬匹發揮着不可小覷的作用。

整整忙碌了一個下午,夕陽下山時,我們帶着滿滿的收穫準備回來吃晚飯了。四周青山環繞,我們漫步在幽靜而富有詩意的金秋田園上,心裏感到格外悠然自得,不知誰哼起了一首老歌,聽着熟悉的旋律我們不禁也跟着一起唱起來:

我從鄉間走過

總有不少收穫

田裏稻穗飄香

農夫忙收割

微笑在臉上閃爍

藍天多遼闊

點綴着白雲幾朵

青山不寂寞

有小河潺潺流過

我從壟上走過

心中裝滿秋色

若是有你同行

你會陪伴我

重溫往日的快樂

小小山村散文 篇33

金秋時節的山村,果實累累。你瞧:高粱舉起一把把火炬;包穀笑着翹起了鬍鬚;潔白的棉花好似一朵朵白雲給山村鋪上了一層銀;柑桔掛起了一串串金鈴;辣椒映紅了一個個山坡。啊!金秋的山村,好似一幅七彩畫,特別是那金燦燦又沉甸的稻穗,把整個山村的田野鋪了個結結實實,也把整個山鄉映照得璀璨奪目。

山民們慶幸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手心被擦得最爲發癢的要數那山姑山嫂們。早幾天她們哧哧嚓嚓把鐮刀磨得鋒利,並吵吵嚷嚷要揚鐮收割了,把本來快熟透了的秋色觸攪紛紛揚揚,把山哥們逗得喜喜樂樂。

然而,畢竟時間成熟了,山村咧着嘴在喜滋滋地笑。每天,山民們起早貪黑,從稻田裏挑回了滿籮滿籮的穀粒,把它曬在曬場上,鋪在家家戶戶的陽臺上,堆在曬簟上,晾在簸箕和竹蓆上……能利用的都利用上了,看來他們還要把充盈的穀粒鋪在那平頂的屋脊!

啊!金秋的山村是喧鬧的、富足的,喧鬧、富足的山村飄散着芳馨的稻香,這稻香飄散在曬場上、陽臺上、竈臺上、村民的衣衫上,同時,又融化在村民的笑聲裏、甜夢裏,陶醉在村民們的心窩裏……

(通聯:湖南省新邵縣陳家坊鎮黃山坪學校)

小小山村散文 篇34

小時候,在上學的路上,常常有無數的鳥兒從身邊飛過。它們啾啾而鳴,有紅頭的,藍腚的,白肚的,灰翅的,黑毛的,五顏六色,時而蜂擁而至,時而又蜂擁而去。在這些鳥中,讓我最難忘的當屬麻雀。

對於麻雀,我說不清是鍾愛還是討厭。它們沒有清麗的羽毛,也沒有婉轉的歌喉,只會發出“唧唧,唧唧唧”的單調聲音,跟其它鳥兒相比,實在是太不起眼了。在屋檐下,在家門前,在菜地裏,在草叢上,它們跳躍、覓食、追逐、唧唧地相互嬉戲,它們享受着自然界的饋贈,同時也給鄉村增添些許生趣。若是受到人或家畜、家禽的驚嚇,它們便會成羣地飛去,像捲起一陣褐色的風,滑稽又可愛。

夏收季節,金燦燦的穀粒即將收進糧倉,不料一陣風捲起,成羣的麻雀飛向田野,停留在沉甸甸的稻穗上,一下一下啄起來,還不時發出歡快的叫聲。頭上冒汗的村民“噓哧,噓哧”地趕着,那麻雀的嘴像啄進他們的肉,撕扯得心裏滴血。麻雀雖小,成羣成羣的,造成的損失也大。要知道,那時,人們的糧食是不夠吃的。原本沉實低垂的稻穗,在麻雀尖嘴利喙的肆虐下,變得輕飄飄了。更讓人不能容忍的是,這些小東西的胃口似乎很大,總也喂不飽。它們踐踏過這一片又飛去踐踏那一片。村民對它們恨之入骨,想盡辦法來驅逐、誅殺。

農作物開始成熟時,村民就在田間地頭紮起稻草人,虛張聲勢。稻草人戴“斗笠”、穿“衣裳”,人模人樣地立在那裏,手裏拿着竹杆或樹丫,竹竿、樹丫的末端掛着塑料袋或廢報紙,借風搖晃,驅趕前來偷食的麻雀。有的稻草人手中還掛着風鈴,一陣風來,風鈴叮噹響,嚇得雀兒驚慌失措,逃得遠遠的。當然,此計雖好,可時間一長,麻雀也習以爲常了,風鈴再響,它們也視而不見,不當一回事了。

稻草人的失效,惹得村民操起傢伙,赤膊上陣。有麻雀飛來,村民就把竹蒿舞得呼呼作響,有的不停地對着麻雀敲打銅臉盆。無奈人的雙腳不如麻雀翅膀靈便,在這邊敲,麻雀飛到那邊,在那邊敲,麻雀又飛到這邊,累得村民氣喘吁吁。憤怒之下,村民採取進一步措施,羣起誅殺麻雀,以至其它鳥類也驚慌逃竄。在這場“浩劫”中,有不少麻雀被擊,有的被驅趕得心驚膽戰,不敢停歇,最終心力交瘁而死。

我們小夥伴也加入了大人的誅殺行列。掏雀窩好玩又刺激。樹上的雀窩,我們用長長的竹竿戳之,毀其家園,窩裏的雀蛋直接落下,破碎的蛋液濺起,污了同伴的衣衫。我們掏得多的還是村民屋檐下的鳥窩。我們瞅準麻雀飛進飛出的牆疙瘩,輪流沿梯而上,先用一隻手遮住洞口,然後騰出另一隻手慢慢伸進。記得逮到一隻,那絨絨的羽毛下的溫體,嚇得我手和心一直在顫抖。夥伴見狀,一把奪去麻雀,眼睛眨也不眨地將它摔死。不消一週,村裏的雀窩幾乎掏盡,在大人的授意和示範下,我們開始製作彈弓射殺枝丫上、草叢中、路邊的麻雀。我們瞄準、彈射,石子飛快地擊去,麻雀“噗嚕嚕”受傷,被爲我們活捉,也有被當場擊斃的。每天我們可以拿幾十只麻雀回家,將它脫毛、剖腹、洗淨、炒着吃,那味道真是美不可言。無怪乎,數年後城裏餐館開始賣麻雀肉……

許久以來,山間少了鳥鳴,林中少了雀噪,田野少了麻雀的飛舞,山村也寧靜得好像缺了點什麼,讓人無法承受。

後來,我長大了,離開了山村,在城裏生活,很少見到鳥的聲影。有時也夢見成羣結隊的鳥兒嬉戲、歸林,那鳥兒好像就是麻雀,又好像不是。夢畢竟是夢,我刻意去過很多山村,所到之處雖不至於“千山鳥飛絕”,但所能見到的鳥兒,確實是稀少了。

想起麻雀幾經劫難,已幾近衰竭,心中難免悵然若失,生出些許悲哀。麻雀,鳥類,你們何時可以再成羣結隊地飛回來,在山村繁衍生息?但願這不僅僅是我的懷念和夢想。

小小山村散文 篇35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愛的小燕子已回了家門……”,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的思緒便隨着優美悅耳的旋律飄向了我的故鄉-------楓株湖畔的那個小山村。我的童年所有的快樂和歡笑也都留在了楓株湖畔的那個小山村,時光猶如一位手持神祕魔法棒的仙女,只輕輕一揮,所有的笑聲和眼淚都會隨着時光封存,可每當我觸景生情一次又一次開啟記憶之門的時候,那一幀幀一幕幕的畫面惚然如昨,依然那麼生動,那麼鮮活,留在我記憶最深處的便是那楓株湖畔的寧靜安詳的村莊、那永遠香氣四溢的農家小院和母親那慈祥和藹的笑臉……

我的老家坐落於鄱陽湖南岸,信江下游,三面環水,楓株湖水庫環繞村子的南西北三個方向,只有東邊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與外面的大千世界相連接。故鄉門前的那個池塘母親教我叫印塘。她的上游水是來自壩塘和水田的匯合。故鄉門前的那個池塘水流往楓株湖水庫。楓株湖水庫的水流在家鄉隔壁村交匯,然後流出楓株湖水庫閘門匯入信江下游,全長不足3公里。

故鄉門前的那個池塘母親教我叫印塘。印塘下游是連結楓株湖水庫。由於河道變窄,落差變大,形成一段險灘,被稱爲上河灘。隨後河水流入村子開闊地帶,河面變寬,水流平緩,形成一處上百畝的河灘,被稱爲前河灣。楓株湖水庫在村子下頭交匯後,形勢突變,兩山相阻,河道緊收,水流湍急,被稱爲下河灘。

追求刺激可能是人類的天性,哪裏有危險就喜歡到哪裏去。我們村子的人最愛去的地方不是上河灘,就是下河灘。

到上河灘最驚險的水上運動就是“放灘”,也就是現在的時髦語叫“漂流”。每到夏季,村上的人們紛紛來到上河灘,把脫下的衣服放在下游,徒步山路來到上游,“撲通、撲通”跳進河裏,巨大的浪頭迎面襲來,一顆顆頭顱好像漂浮水中的黑球,隨着浪頭的跌落上下起伏,驚呼之聲震耳欲聾,響徹山空。

看到村上男子“放灘”凱旋上岸,我羨慕極了,覺得他們都是打了勝仗的大英雄。有天放學,同學約我去“放灘”,我說自己不會游泳,同學說他們可以教我。經不起“放灘”的誘惑,我高高興興地去了。站在河邊那塊高高的岩石上,看到水那麼深,石那麼高,我膽戰心驚,不敢下跳。他們鼓勵說:“跳呀!跳呀!快跳呀!”,我還是不敢跳。不知是誰,在我背後猛地一推,一頭落入水中。我大喊大叫,四肢亂蹬,上下翻騰,拼命掙扎,奄奄一息。記不清是誰救我上岸,也記不清是誰把我弄醒,但從那次以後我學會了游泳,還學會了“放灘”,卻是真真切切地記住了。

春天的楓株湖畔的小山村裏總是孕育着希望的種子,當春風暖暖的拂過的時候,整個大山便被喚醒,山頭開始泛起點點新綠,小河溝裏的流水也淙淙作響。沉睡了一個冬季的楓株湖畔的山村頓時熱鬧起來,人們開始忙着鬆土,種花生,到了農曆三月份,漫山遍野的桃花更是給大山穿上了一件美麗的新裝。老家的小院一下子淹沒在這花的海洋中,彷彿無從尋覓了一般,很長一段時間,整個村子都瀰漫着一種香甜的氣息,讓人沉醉。爭奇鬥豔的桃花妖嬈無比的盛開着,紅的、粉的、白的、像極了姑娘們嬌羞的臉龐。桃林中,小孩子在互相玩耍着,打鬧着,但誰都不去碰那美麗的花朵,因爲他們知道,每一朵盛開的花兒都會是一個飽滿的果實。

夏天是我的最愛,楓株湖的小河就成了我們玩耍的樂園。河水不深,清澈見底,剛沒過我的小腿,小河波瀾不驚緩緩的流着,像一位靦腆的少女。河底的水草隨着流水搖曳着身姿,彷彿舞女柔美的身段。微風吹過,粼粼的波光便將大山的倒影揉碎。河底大小不一的石縫底下不時會穿出幾條小魚、一羣小蝦,而我和小夥伴們最愛的便是翻開河底光滑的石頭捉螃蟹了。有時,一大塊石頭底下會有好幾只,大的,小的,由於受了驚嚇便橫行着四處逃竄,但無論如何也逃不過我們的眼睛,逃不出我們的雙手,不大一會,便能捉滿滿一桶。這橫行的將軍也免不了成爲我們餐桌上的美食。水流平緩的地方便是捉蝦的好去處,蝦是水裏的呆子,我們用自制的紗網來捉,總能滿載而歸。

經過春的孕育,夏的成長,整個秋天楓株湖畔的村子裏都充滿了收穫的喜悅。熟透的果實把樹枝壓的彎彎的,藏在泥土裏的花生想必也顆顆飽滿、粒粒均勻了吧。摘蘋果、拔花生、打棗,平時寧靜的村子變得緊張起來,忙碌起來。母親把收到家裏的花生磕掉泥土,摘下來晾乾,再加工成花生油,炒出的菜自然是清香無比,令人胃口大開了。深秋,楓株湖畔的山村裏顯得冷清了許多。收穫之後的山地褪去了鬱鬱蔥蔥的綠,換上了一望無際的黃。夏天山上那些隨處可見的野果都已沒了蹤影,我們只有把希望寄託在老家的那棵柿子樹上了,從樹上開始結果我們便擡着頭,仰着脖,一邊咽口水一邊數日子,盼着那小小的柿子由小變大、由青變黃、由澀變甜,每天看那些燈籠般可愛的柿子也成了我們的必修課。柿子摘下來不能立即吃,如果誰因爲嘴饞受不了誘惑被淘氣的小夥伴騙了咬上一口,會澀的整個舌頭嘴巴都沒有知覺的。母親會把它們中間放上松樹葉,過幾天,那些柿子都乖乖的變得又軟又甜又糯,吃不完的母親還會做成柿餅,那便是我們整個冬天的美食。

“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愛的小燕子已回了家門……”,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的思緒便隨着優美悅耳的旋律飄向了楓株湖畔的那個小山村。如今,我離開這個美麗的楓株湖畔也已有20餘年之久了,每每想起老家,楓株湖畔的那個小山村就會映入我的眼簾,回憶那情那景,那山那水,那人那事,我都會心潮起伏,久久未平......

小小山村散文 篇36

我念着兩溪山村的雨,念着兩溪路邊一簇簇米色的野花、飽漲的花骨朵,雖然被雨水淋的溼透,卻沒有一絲絲塵粒,是那麼幹淨清新,個個展着它們的娟姿,我必須小心得讓着它們走,也許——念着幾十年前地那份情。

我,念着兩溪山村鋪滿了石塊的路,凹凹平平。在雨中,也留足了我們的足印,童年的印痕留住在東廂房與西廂房,才兩百米。吃着爆米花,滯留在天井裏的鞦韆上,做着去山外的美夢。阿哥:“能否,讓我們生出一對羽翼,山的那邊究竟啥個樣”。兩個人依稀美好的記憶,屋檐下一排排的雨,一會兒凝滯在一起,滴答,滴答。撲撲的小鳥飛來又飛去,風兒嘵嘵,窗櫺的鈴鐺,嘀鈴,嘀鈴。

我,念着兩溪的村頭一座古廟,靠在竹籬有一棵很大很大的銀杏樹,據說有上千年齡的古樹。曾今,手拉手的圍抱着這棵古樹,風,風兒,搖曳着它們細小的花朵,雨打着它們紛紛飄落,它們竟然盡興的翩翩起舞,誰讓我的腳踩到了葉片,你紅着臉,撒開了我的手,眸清裏多是簌簌的淚珠,你捧着一把一把花瓣,倒逼我把它們埋進了泥土,罰我跪在蒲團上膜拜神靈,一個鬼臉,噗嗤一笑,刻在腦海裏。

我,念着圍着古廟的小溪,池塘中那朵朵蓮花,趕着午時的天晝,蓮葉上的無數“小珍珠”發出了一閃一閃的銀光。槳着一葉舴艋舟,看着魚兒在清澈的池塘裏穿梭,水面上泛起小小的漣漪,真想摘一朵白蓮送給你,看你臥着的樣子、一點也不怕淋雨,溼了你的裙裾。知道你的心思,要我記住,慎獨兩個字以前你說過。盡會撒下了魚鉤,釣你的。風兒,徜徉着舴艋舟,咯咯的笑聲,空中。

如今,獨自站在雨中,盡斂在這金黃的田野,豐收的喜悅,看見了屋頂上的纏煙,公雞的啼鳴,心在顫動,我回來了。我,念着兩溪山村的人,柔情、豪放、憨厚的熱情,模糊着雙眼。影在雨中一把雨傘送來,阿哥,阿哥的聲音空中迴盪。

念着兩溪山村的桂花酒,醉了幾回,幾回,玉米地得羅帳裏,當一張牀,那是少年時,還偷偷的親着——你兩腮的笑靨雨,讓我迷茫彷徨,站在金黃的曠野上,我,彷彿成了結着秋怨的一隻草鶯,喜歡着兩溪山村的雨,等待着暮秋的紅葉,等着兩溪山村的冬天、等待着絮絮絮的雪花,念着角落裏的火爐,念着那雙水靈靈的眼睛,那裏有我的夢,念着你……不走了。

小小山村散文 篇37

雨潤山川清麗,谷幽香沁心扉。河邊如雪杏花飛,燕雀歸巢成對。何以簫笙音默,桃花水柳絲眉。相思千里爲君歸,誰與春風共醉?

星期六與老公雷乘着公交車,到常平山區九渡玩。美麗的丹河峽谷是九渡最難忘的地方。一路上那個售票員一邊指揮年輕的司機開車,一邊和旅客嘮家常,他性格好開朗啊!

沿路的風景太美了:

嬌鶯自在戲蝶舞,漫卷珠簾落水聲。堤柳成蔭如畫美,垂楊拂岸愛柔晴。

隔窗花影疊幽夢,信步閒庭樹鳥鳴。琴瑟相合人慾醉,餘音嫋嫋繞長亭。

經過一個小時的等待,終於到達目的地了。站在丹河橋上任憑涼風習習,一種舒展開來的感覺是那麼愜意,眼前只有那連綿不斷地山巒,只有那綠綠的山樹野草,耳邊只有河溝裏不時地傳來流水的嘩嘩聲。

河邊就是一個小火車站,雷提議去看看。沒料到站臺上工作員揮舞着小旗,過往的火車還不少呢!不過好像都是貨車,沒有我想看的坐滿南來北往的旅客的車廂。

沿着鐵軌走了幾十米,趕快下來了,疾駛而去的火車帶給了我們巨大的衝擊力,太危險了。望着那向前延伸的軌道,是否也有像我們一樣癡的人呢?我愣愣地想。

清風穿野徑,樹老映潭深。日暖輝花岸,舟輕悅我心。欹山堪作伴,依水是知音。回首煙生處,花明又一村。

沿着河道前行,聽見水流湍急起來,循着聲音追去,原來是從一座石頭房子裏發出的,怎麼回事啊?房子竟然蓋到了小河上了啊!

好奇心驅使我走進瞧瞧。房子的四周堆滿了荊棘,這不是傳說中的編籮筐用的嗎?屋門是開着的,一箇中年婦女戴着口罩,哇!好大的磨盤啊!在她的面前。石磨的轉動完全是依靠水流的衝擊力。她的手裏拿着棍子在不停地攪動着上面的粉末狀的東西。

近前諮詢,好客的主人滿足了我的好奇,她言道,外面的荊棘經過切割機粉碎,然後攤在石磨上,經過加工,最後就成了香燭的原料了。原來如此啊!回頭一看,院子裏果然還有兩個小型的切割機。心裏由衷讚歎:智慧的勞動人民啊!

沿岸溪行穿過嶺,山風撫臉稍微冷。林木滿坡皆秀挺,逢時令,花浮香暗誰人等?綠水青山搖樹影,斜暉脈脈臨峯頂。若是乘風雲上夢,何時醒?難得無限新風景。

繼續往回走,就到了八渡村邊。河東岸的兩個水車吸引了我的眼球,好像不遠處還傳來了“九九那個豔陽天,十八歲的哥哥坐在河邊……”風葉的轉動隨着水流時快時慢,大大的風葉是一把把勺子,承載着山民多少歡樂,用水就全靠它們了啊。

我真想坐上水車玩一玩,可是被雷阻止了。他順手一指,前面有更熱鬧的場景,急忙小跑前去。原來是電視劇的劇組在河邊拍攝鏡頭呢!看着一些孩子穿着古裝,口裏念着臺詞,細打聽是焦作影視城在拍攝成語故事。由於怕影響拍攝效果,靜靜觀看了一會,就戀戀不捨離開了。

我們在美麗的九渡駐足,丹河峽谷最漂亮的地方就在這裏了。那個讓神仙放棄天宮而在此修煉的神仙洞更是增添了景區的風采;遊客們有的選擇竹筏嬉戲,在驚險中獲得樂趣;孩子們在河邊玩着水槍,追攆打鬧在這個特定的場合看起來是那麼融洽;驢友們三五成羣在野炊歡笑聲接連不斷,羨煞人哦!

清溪垂柳岸無邊,劃竹筏,水雲間。山映斜陽,魚戲草增鮮。何以此時歡笑起,風袖舞,樹開顏。休閒戶外好晴天,樂逍遙,美尤甜。開心盡興,趣事也連連。只是行程如畫卷,攜手伴,走山川。

路過關老爺的廟堂,雖然不是信徒,可是看他孤零零地立在那裏也不容易,丟進箱裏一個小錢,也算一表敬意。來九渡不看楊家將的營盤可不行,高高的穆柯寨上戰旗飄飄,站在炮臺上,瞧瞧瞭望哨,再登上長長的城牆,拽住鐵鏈,好像耳畔想起了戰馬的廝殺聲。果然不虛此行,忍不住留影紀念。

三春姣好,紫燕嚶嚶早。河岸如茵鋪綠草,楊柳飛梨花笑。懸泉空谷流香,峯巒疊翠長廊。寧化清風一縷,經年沉醉徜徉。

我和雷順峽谷往西深處約三裏,豁然開朗處見一村,也沒牌子標名,偶見一老太說“槐樹底”。

擡頭望村口果有棵老槐,已經長出了嫩綠的新芽,透過枝椏依稀可見夏日繁茂。

石徑斜,隱人家。喊了幾聲,始一有老者應答,原來這個小村曾被選作《功勳》的拍攝基地。聞言,興致更起,推着石磨轉轉,感受一下。不行,前轉,後倒,鼓倒了很長時間才適應,樂的快站不穩了。

又發現門前又一簸籮,裏面裝了黃澄澄的玉米粒,左手挑,右手選,都很乾淨呀!提着破裂的竹籃也稀罕地淘到寶了一樣!拍個影!

騎着那小木馬,“駕”,在這兒留露了童心。在簡陋的竈臺上,撫摸一下做飯器具,挺逗。一排排高掛房檐的玉米,讓我找到了久違的親切。

好客的大爺,索性做起了嚮導。此村青壯年或打工上學或遷入城鎮,只有三五個老人沒舍離去了。

其實細看山居,石磚砌成每個院落都兩層結構,而且,二樓的出入不經過一樓,沿山有徑,嘆村人聰慧,少了多少是是非非啊。

村中央,有集會閒聊的石桌石凳,頭上全有那槐樹遮蔭。院前雞鴨成羣,且沒設什麼牆垣,樸實純淨的鄉野,不必擔心盜賊,更沒有那麼多紛爭。

碰到一羣山羊,叮叮噹噹的來了,悠閒自得一點都不怕人。山陰處隱約有雪跡點點,它們也是捨不得這可愛的地方嗎?

日暮蒼山近黃昏,天色暗淡,流水更歡,風牽衣襟,留連私語,不了情未已。野草搖搖,鳥兒啼鳴。小溪惜別離,揮手而茲去。一位老大娘送到路口牽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別了,會再來的。槐樹底!

公交車的鳴笛在催促我們返程。別了,九渡。每一次遊歷都有新的感動,我會再來看你的!

小小山村散文 篇38

雪有滋有味地下着,只覺得夜晚被漫天雪花拉得如此漫長。天地之間遲遲沒有迎接到晨光的臨幸,萬籟俱寂。此時在暖暖的被窩裏蜷縮着,感覺倍兒踏實和安心。毛竹節被壓雪斷的聲響偶爾打斷沉寂,卻反而平添了幾分寧靜。撲剌剌扇動翅膀的估計是哪隻不怕冷的鳥,踏雪尋食。

父母起牀了,聽得見竹掃把掃雪的聲響,有節奏,有力量,我彷彿看見老爸在無邊雪地划動掃帚,呼呼的熱氣將整張臉朦朧得像水墨畫一般。廚房裏飄來飯菜香味,我可以確定那是傳統的年糕泡飯的味道。雪地裏爸爸親手種的黃芽菜,自家種的米做的又軟又糯的年糕,加上隔夜的冷飯煮開,再加一勺豬油,醬油一灑,那真是完美!想着想着我就開始躺不住了,一肚子的饞蟲出來鬧騰。

門吱扭一聲,父母閃身而進。爸爸手裏端着熱氣騰騰的年糕泡飯,媽媽則是兩根熱毛巾。我們姐妹倆披衣坐起,擦臉,然後頭埋在大碗的年糕泡飯裏呼哧呼哧,一口氣就將整碗下肚。那種酣暢與滿足真是前所未有,似乎四肢百骸全都遊走着熱乎乎香噴噴的湯汁。武俠小說裏寫的任督二脈打通估計也就這滋味吧?

吃完全身發熱,穿上衣裳就滿雪地亂跑了。走到一塊完好無損的雪地,縱身一撲,全身即印在雪上,顯現出輪廓,這就是撲雪人。拿上鐵鍬,將雪鏟在一起,做成拱橋狀,再在中間挖個橋洞,姐妹倆輪流在橋上走,這就是做雪橋了。還有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那都是雪地裏的經典遊戲。將這些玩了個遍,我們就將遊戲疆域拓展到樹下,趁人不備,猛地一撞樹幹,然後閃身逃開。來不及逃脫的人就被滿樹落下的雪砸個遍身,那副狼狽的樣子真讓捉弄的人倍有成就感。如果看見哪個屋檐下結滿冰凌,那可是不能錯過的好玩意。拿一根木棒,邊跑邊砸,一溜的冰凌應聲而落。或者挑一根大小合適的冰凌含在嘴裏當冰棍,雖然寡淡無味,但卻勝過如今的任何零嘴。

冬天是山村人民最安閒的季節。落滿雪的山林似乎喳喳會響,但並不妨礙大家的悠閒自得。向陽的山牆下,挨個兒坐滿了曬太陽的人。老太太、小孩子總是隨身拎着個火囪,類似於現在的熱水袋。但那是純銅製造,有些分量。內裝燒火後的炭,合上遍佈洞眼的蓋子,可以直接放在布鞋底,也可以擱一塊軟布,用來暖手。不過我們小孩子是不會如此文雅地使用這個物件的。我們自有妙處,一夥人躲到背風向陽的牆角,各自從口袋掏出生的豆子、花生、年糕乾等。然後開啟火囪蓋,放在炭火上烤。年糕乾乾癟的身體慢慢變胖,嗤的一聲響,我們就忙不迭地從熱騰騰的炭火裏撈美食。緊接着,花生、豆子也都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了。我們這些孩子就開始爭先恐後,狼吞虎嚥。吃完後各人的嘴角、臉頰沾滿煤灰,似乎剛從竈膛裏鑽了一圈回來。當時我們可能從未曾覺得這會是這輩子的終極美味,只是純粹地解決了口腹之慾。現在卻只能在追憶裏數着流年,嚥着口水,繼續前行罷了!

小小山村散文 篇39

山村冬日來得早,去得也晚。這不,小雪過後,轉眼就進入了嚴冬。廣袤的天空,聽不到雁陣南飛的叫聲,羣山已經沉睡、原野失去綠色。村東頭的小河一改往日的活潑,似乎恬靜地睡着了。山村周圍的田地裏,沒有了忙碌的身影。昔日裏熱鬧非凡的街道變得有些蕭索。外出的老人和孩子們多半兒把自己的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就像一團棉絮在地上跚蹣滾動。朝氣十足的年輕人,穿着仍是我行我素,不顯季節變化。少女和小姑娘們趁機不忘打扮自己,着裝還是那樣的奼紫嫣紅,彰顯着青春活力。這山村冬日景色,活像一幅完美的丹青水墨!

山村冬日是萬物收斂不再張狂的季節,是湮滅陳舊催發新生的季節!寒風寒雲寒陽,寒鴉寒林寒雪,徐徐展開來——恰似一卷原色山水,深沉內斂,含蓄蘊藏。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看到那天地自然美景,才能聽到那靜謐世界萬物的心語,才能悟到那激情的魅力。山村冬日的韻味,就像一罐被歲月塵封的老酒,慢慢品味,讓人陶醉;又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雖苦卻有撩人的清香,讓人留戀。

那如夢似幻的雪花,不僅給山村帶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而且還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親切。她既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天使,那聖潔、純真,優美靚麗的舞姿分外嬌嬈;她又是一首搖盪心靈小詩,其意境優美、韻律和諧,令人心曠神怡;她還是一位無私奉獻的楷模,會把那份潔淨、那份高雅,那份相思化作叮咚的泉水,捐獻給山村,孕育出又一個山花爛漫的春天。

清晨起來,只見一輪紅日從那銀妝素裹的雪山背後,悄悄地探出半張笑臉兒。山村裏炊煙裊裊,如降臨人世間嫵媚的仙女兒,虛無飄渺地在那裏輕盈地舞起了霓裳羽衣,隨着晨風演繹着萬種風情。整個山村都籠罩在銀白的世界裏,充滿了神祕與浪漫的色彩。記憶中的童年,在軟綿似銀毯的雪地裏,天上雪花像蝴蝶在飛舞,三五個夥伴,堆雪人,玩雪球,打雪仗。或有一夥伴,用手將雪捏成團,悄然走到另一夥伴的後面,冷不防扯開他的後領,迅速將雪團塞進去。冰得他直齜牙咧嘴,嗷嗷叫。其他夥伴見了,拍手歡跳,那高興勁就甭提了!

村東的小河已經結冰,河牀忽然變得寬闊了起來。小時候冰上轉陀螺,是我和夥伴們最喜歡的遊戲。誰的陀螺最漂亮,誰的陀螺旋轉的時間最長要得到大家的讚揚。陀螺玩具都是自己製作的,找一根小胳膊粗的樹枝,截一小段去皮,一端削尖,頭上鑲嵌一顆小鋼珠。再找一根樹枝,一端扣緊一段繩子,叫作鞭子。玩時先用繩子纏繞在陀螺上,一手摁住陀螺,另一隻手用力拉繩,使其直立旋轉,要是在陀螺面上畫點圖案,旋轉起來象迷彩圖一樣好看。

入冬後,農事清閒下來,滯留了許多人早起的腳步。他們呆在家中,溫暖在屋裏團團涌動,男人們圍坐在炕頭上,燙上一壺酒,談論着國家發展變化,述說着身邊親身經歷,憧憬着未來美好生活,他們會喝到興處開始划拳行令,到最後倒在炕上呼呼的睡去。女人們會邊做着針線活邊拉着家常,哪家的閨女大了該許人了,哪家的兒子不小了該娶媳婦了,哪家的孩子最孝敬老人了,笑聲會不時的從炕頭上傳出窗外,正是這山村冬日給他們帶來了這份閒暇和愉悅。

家裏的牲畜也收起了往日的野性。圈欄裏的豬肥肥的,忽閃着耳朵低着頭,嘴巴哼哼的叫着,一拱一拱的吃着食,可憐它不知道到年關就要挨宰呢;辛苦了大半年的牛這會半睜着眼,臥在牛欄裏,悠閒地咀嚼着乾草;只有對季節反應遲鈍的雞鴨們,從屋檐跑到雞舍,從雞舍跑到牛欄,咯咯、嘎嘎地不停地叫着;更有不怕冷的狗,家來了客人,它會站在門口汪汪地叫幾聲,主人聽見了,跑出來迎接客人,狗也搖搖尾巴,顯出一副熱情的樣子。

白天似乎越來越短了,日頭最長的時候,便是照在一棵大樹上,後來就照到籬笆上,再後來就照到矮牆上。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山村的夜晚真靜啊,浩淼的夜空,一輪明月像玉盤一樣皎潔,發出清涼的光芒。繁星點點閃爍,如絲棉般輕薄。院落裏一地的月色是那樣的靜,那麼的清。老榆樹孤零的長在牆角,月光投下它那斑駁的樹影。卸了妝的棗樹,雖然沒有紅棗綠葉的點綴,但有月光的夜晚光影融合,那優美的枝體曲線何嘗不是一種藝術的造工!此時此景,讓人看起來更覺得它的真實和自然。

山村的冬日是寂靜的,但也是熱鬧的。轉眼進入農曆臘月,山村爲年的氣氛所籠罩,人們開始爲年的到來而開始忙碌。婦女們拆漿被褥、洗滌衣服、收拾房間。男人們彷彿銜泥築巢的燕子,南里北里挑選、購買一家人年上吃的、用的。一直克勤克儉莊稼漢辛苦勞作了一年,平時壓在箱底捨不得花用的血汗錢,這時也要拿出來花一番。再窮苦的人家也要購買過年的物品,除食品之外,還有鞭炮、對聯、年畫和燈籠,更要爲孩子備些禮物,哪怕是一件新衣、幾顆糖球,也會圓了一個山村孩子一年的夢想。

歲月在嬗變,山村在嬗變,但家鄉的年味似乎依然如舊般的濃。過大年,給山村冬日彰顯出生機和活力。如今,國家改革開放,黨的三農政策猶如久旱遇甘霖,滋潤了山村,山村人們的生活條件能與城裏比美。每當年關來臨,有豬的宰豬,有羊的烹羊,有雞的殺雞,許多家的冰箱裏魚肉滿滿的。孩子們早就不滿足過年吃糖果了。穿新衣要自己喜歡的,得到的壓歲錢遠遠超過三位數。變化最大的是人們的精氣神,走門串戶拜會親朋好友,那濃濃的鄉情,淳樸的鄉音像一泓溫爽宜人的清泉,柔軟地滋潤着心田。

對涉足人生已久的人,經歷過春天之溫暖,夏天之熱烈,秋天之酣暢,自然會有冬天之昇華,冬天之睿智,冬天之威武,冬天之雄壯!徜徉在山村冬日的懷抱裏,遊弋在山村冬日的激情中,會覺得那是風景畫,那是歷史帖,那是親情圖,那是迎春曲。山村冬日,如同那纏綿的小溪,流淌着我汩汩不息的鄉愁鄉戀……幾多期待,幾多感慨,就讓我們靜守山村冬日的明朗,感悟人生的美麗,珍惜親情的溫暖,享受美好的時光吧!

小小山村散文 篇40

往窗戶望去,可以看到一串串珠簾一樣的雨珠從屋垂下。

一出神,淅瀝瀝的雨聲,忽然在此刻慢慢停了下來。

這樣的雨天,特別想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裏,把我掩埋了吧。如果有一本散文書,或是幾本愛情小說就是一件美事!

其實不我願意沉浸在一個人的情緒中,雖然我有善感的情懷,哈哈!自戀下。

我只是想寫寫記錄自己的文字。隨意,但是又不太隨意。

忽然想成爲一個文字控的女生,自己寫寫隨筆,自己錄音配樂朗誦,嘻嘻一定也是件美差事!

外面的珍珠雞一直叫,不知道是太餓了還是太飽了?

“誰說我只知道暖飽,不能想點別的啊?”我聽到另一個聲音在說話。

又一隻珍珠雞在叫了,這聲音明顯溫柔多了。

“咯咯,咯咯,咯咯……”每兩聲一頓,很有節奏,大概叫10幾秒後,安靜了下來。我家的大公雞“咕咕咕……”一聲長鳴,又打破了山村的寧靜。

“咕咕咕咕……”一聲模糊的長音從遙遠的地方傳來,一定是別人家的雞在叫。

一大早,我家成了動物的演播廳了!

小小山村散文 篇41

總是有個想法,等到風燭殘年時就避開都市的喧囂,打馬回鄉迴歸那種悠然的田園,開墾一小片土地,養點花、種點菜,再養一隻貓、一條狗,沒事與鄰居聊聊天、下下棋,也是一種別緻的情趣。

晨起看朝陽,落日賞餘暉,以淡看世俗的心境守一份清逸,恬一份雅靜。閒暇之餘品一杯香茗,看一本書,躺在雲水禪境裏與時光對默,盈一份閒情。

喜歡鄉村夏日的早晨,當天空微亮,炊煙還沒有升起,帶上一隻小狗,踏着一席清涼去村外看青。鄉村的小路總會給人清爽愉悅的,路兩邊是整齊的楊柳樹,微風走過枝條隨風輕輕搖曳。

葉片抖動出蝶翼般的翩彩,發出輕微的沙沙聲響,偶有幾滴清涼的晨露順葉脈而下,融入溫潤的土地,樹蔭還沒有形成,更顯出一份自傲與高聳。

小草靜默於樹下,在晨露的滋潤下更顯幾分蔥綠。我很喜歡小草,它生於塵世,卻不與百花爭媚,成長與風塵,卻不與樹木比大,緊握一片土地,以不亢不卑的姿態長成歷經風雨的堅韌品格,守着一份安然,自賞一份清歡,以博愛的胸懷默默裝扮大地的綠色。

野花已經逐漸終止了花期,偶見幾朵晚來遲的蓓蕾,於薰風中盡顯幾分妖燒,傾吐着淡淡的清香,在無人爭寵的便利中透着頑皮與嫵媚,招來了蜂蝶無休止的啄蕊。

繞村而過是一條小河,它依然保持着當初的清澈,它形成了多少年已無人知曉?聽老人們講在有人落戶這裏的時候,它就一直在流淌,幾代人走過,它依然默默陪伴着這個村莊。

還記得小時候的那座浮橋嗎?橋面只有一米多寬,由幾塊鐵板搭成。對岸住着幾個村莊的人們,每當出行必須要經過這座橋。每到雨季來臨的時候,對岸的人們就有一些擔心,連下幾天雨河水就會暴漲,小橋就會被吞沒,而那些上學的兒童只有滯留在家裏,等水退落了纔會去上學。

有一些膽大的人靠記憶摸索橋面的方位,在齊腰深的水中頂着急流前行,那些年也有很多人因判斷有誤而失去了生命。這座浮橋,承載了一方水土裏的芸芸衆生,而今已經是一座偉岸的鋼筋混凝橋,免去了鄉親們的擔憂。

盛夏的夜晚小河總是異常的喧鬧,這個時候正是青蛙們尋找配偶期,也許它們生下來就嘴大,以爲天生就是歌唱家,總是用雜亂無章的喊叫來吸引配偶,在聲調不一的吵鬧中,驚擾了河水中的魚蝦。也常常游來游去湊個熱鬧,探出頭來吐幾個水泡。這樣的夜晚,浮雲都略顯羞澀,悄悄地隱逸在山的另一側,只有調皮的星星努力睜大了眼睛,私語着從未有過的驚訝。

喜歡站在橋面上看河水流過,傾聽水因橋墩而受阻,發出的時急時緩的聲音,淺水處可以看到有魚蝦遊過,小時候常常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到河中摸幾尾魚帶回家,燉上吃,那滋味是現在怎麼也體會不到的鮮美。很留戀那些年的日子,每到雨季,出門天青色,小橋流水人家。雖沒有都市繁華的煙花,卻有一番別緻的清幽雅趣,總會令心情無比的開闊,擁一份無擾繁華的灑脫。

村落不遠處有一座比較寬敞的池塘,經過這些年的雕琢,四圈垂柳成行,青石板鋪成的小路,景色怡人別緻。每當荷花開放的時候,就會有淡淡的清香飄進村裏來。人們也喜歡在閒暇的時候,仨仨倆倆的彙集在池塘邊的柳樹下,拿一把蒲扇談天乘涼,一邊觀荷花開放。

這樣的池光秀色,也常常招來很多外來的客人觀光,帶上一點野餐,別有一番小酌怡情之意。這裏的夜晚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也是月老拋紅線的地方,總有一些少男少女躲在柳樹根旁、或涼亭的石凳上竊竊私語,時而傳來一陣嬉笑聲。

因爲根在鄉村,所以總習慣去回顧。想念那片生養自己的黑土地,想念那些真摯熱情的鄉里鄉親,和鄉音,融入了我的鄉愁。那裏可以剝去爲了匹配角色而修飾的外衣,那裏可以找回心無雜塵的純樸,可以給被世俗塵煙燻染的心靈徹底的清除。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份真,但更需要一片撫育它的淨土,當我們把善良的種子撒在溫潤的土地上,它就開出了滿懷的溫馨,潤澤一路的真誠。是一場旅行,不管旅程多麼複雜,都要給心靈留一個港灣,更別忘了回家的歸途……

小小山村散文 篇42

蜿蜒的小路盡頭,山環水繞之處,蜷着閤眼微憩的村莊。

兩側的樹影斑駁了來人的影,幾縷淡淡的炊煙是藏在樹影之後的村莊被風吹起的頭髮。一切似乎過於靜謐,唯有風聲裏漏下的潺潺的水聲,漸漸分明。

轉過一道山口,溪水明澈的眸光立刻察覺,擡眼直直的看過來,讓來人瞬間微怔。河灘上的兩口井,倒映着漫天光影,是補在河灘上藍色的補丁。溪水落了很多,那一排通向對岸的石塊,也從水裏直起了身。溪邊零星散落着一些鮮豔而略顯臃腫的身影。冬季的溪水是長了牙齒的,那些婦女揚起被咬的通紅的手,用棒槌一下一下的捶着衣服。啪,啪啪,激昂了溪水的低吟。

突然想起母親半蹲溪邊洗衣,我高挽褲腳在水裏摸魚的童年。

小路在不斷後退,而那些灰瓦白牆卻怯生生的從山腳樹影裏探出了腦袋。小心翼翼的走近,終於,捕捉到村莊漸漸伸展開的軀體。

淡白溫暖的陽光從雲上傾倒下來,融化了空氣裏遍生的寒刺,在村頭沉澱出一片乳白。

簡陋的土坯房,石灰牆早已被風雨的指尖片片剝落,紅漆斑駁的門板上,還貼着去年殘破的門神。

幾個佝僂的身影,在門口坐成一組雕塑。她們微闔着眼,任陽光的汁液澆了她們一身。乾癟的嘴脣微微開合,滄桑模糊的話語絮成紡車上的棉線,這頭斷開,那頭接起。

地上的影子漸漸偏離了方向,時間在不緊不慢的行着。在她們的頭髮裏踩出灰白的痕跡,然後,由上而下,帶着凜冽的風霜,將曾經豐潤飽滿的軀體侵蝕的千溝萬壑。

沒有風,破敗不堪但乾淨的粗布衣服一動不動。乾枯的手指抓着的,是盛着中午從竈裏剷出的拌了麩皮的火罈子。依稀的溫暖,耷拉的眼皮,埋葬了青春的灰燼。

我放慢腳步,輕輕的從她們跟前趟過,唯恐,踏碎了她們遼遠脆薄的夢境。

晚上是在奶奶家睡的,木板牀,中間鋪了稻草,上面是棉絮。這是農村最古老的鋪牀方式,而我的睡眠,竟很淺。夢中驚醒,擡眼看向窗外,月色清淺。輾轉很久,卻未能成眠。

耳畔,滴落一粒雞鳴,似一顆石子投入湖中,雞鳴在夜色中徐徐漾開,清晰漸至渺茫。閉眼,突然想起午後倚窗泡的花茶。曬乾的野菊,投入水中便慢慢舒展,半透明的花瓣在細碎的水渦裏微微顫動,在桌上投下淡褐色的影。杯口蒸騰出隱約的香氣,在空氣中幻化出整片花海——層疊漸至展開的雞鳴,是泡在夜色中的野菊。

沉寂。第二輪雞鳴響起。聲音的接力棒,從村東頭傳到村西。

朦朧睡去。睜眼,驚覺窗外的夜色,已然酵成一罈琥珀色的酒。而昨夜的雞鳴,卻似夢般了無痕跡。

一直在老家待到開學。每天讀讀寫寫,足不出戶。不是不喜出門,只是十幾年未回,很多人已經忘記,再見面未認出,不免尷尬。

臨別,父親騎車送我。村頭打鐵鋪叮叮噹噹的敲擊聲,是眼淚滴在山村拖出的迴響。十幾年的光陰,滄桑了鐵匠的臉龐,唯有那座土屋,還憑藉貼滿的鐵板與風刀霜劍負隅頑抗。突然就有那樣一些句子,在眼中盤旋,那是寒假在家寫的詩:

火的顏色染上他那半敞的胸膛

兩鬢卻落滿風霜

他掄起鐵錘重重砸向

鐵板上的半彎月亮

叮噹,叮噹

漸漸薄了,鋒利了

淬火

升騰的煙霧裏

又倒下

一壟沉甸的希望

回憶氤氳開來,十幾年前,父親在山坡上,拿着微藍刀口的鐮收割稻子,我貓着腰,捉草地裏的螞蚱。

打鐵鋪漸漸隱進淡淡的山嵐裏。我向前看,父親的兩鬢,竟也已斑白。我抱緊他,風在耳邊呼嘯而過,不給淚痕留下機會。

那座村莊,溪水低喃,陽光微濺,雞鳴如夢。十幾年未回,以爲忘記,再見卻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小小山村散文 篇43

郭亮村共80餘戶,329人,這個古村落源於東漢末年,分了4個自然村。

出了隧道到路邊,石砌拱門真新鮮,

門旁石碑“太行魂”,山村郭亮基礎堅。

百年民居

郭亮村許多民居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屋,用石頭砌牆,木頭做門窗,古色古香,至今完好,仍在住人。

石磨石碾石頭牆,石桌石凳石頭炕,

石頭到頂農家院,純樸山民好住房。

崖上人家

郭亮村人在懸崖邊建有四個院落,離地1097米,所種土地一直靠到懸崖邊上,叫人不要說勞作,看了都心驚膽寒。而郭亮人卻淡定如常,耕種田園。

民居小樓懸崖邊,牆基離崖三尺三,

崖邊照常種莊稼,不懼失足掉深淵。

喊泉

郭亮村西南2000米處,在一個窯龕的絕壁上,有一股清泉呈噴淋狀落下,泉眼距地面20多米。相傳,七仙女來此遊玩,向龍王要水沐浴,龍王急忙拔下幾根髯須粘在石壁腰間,形成天然噴淋的泉水,水量受聲音影響,喊聲大水量就大,喊聲小水量就小,由此得名喊泉。(因雨大,我沒上山,聽同伴介紹,風景佳絕,不去真可惜了,小圖選自網絡。)

聞聽奇景曰喊泉,泉水大小隨聲變,

相傳龍王髯須化,仙女淋浴有水簾。

滑雪場

郭亮滑雪場是修建在郭亮村一山澗中,峽谷環抱、碧水丹崖、小橋流水兼具太行山水之精華,更能讓您體驗與大自然融入一體的感受,除天然降雪外還用造雪機造雪,是南方不多的滑雪場所。

滑雪場大在山澗,春分白雪沒化完,

寒冬郭亮又一景,“千騎百驥”下冰川。

小小山村散文 篇44

我出生在這個名不經傳的小山村。這裏鳥多,花多,草多,蟲多。叫不上名字的鳥花蟲草是各種多。山村的小道兩旁長滿了紅紅綠綠的植物,一年四季從不曾枯萎過,總是這花敗了,那草又綠了。我在這個不過兩三百人的小山村了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春夏與秋冬。

這裏有我童年的記憶,有我愛逗弄的含羞草,有我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一起發呆的小山坳。我在這裏長大,又無數次從這裏離開。我走了,又回來了,可不管離開多久,這裏的一切對我來說永遠是那麼熟悉,那麼溫暖。

仲夏時分,天亮得特別快,才早上六點多,天兒幾乎就全白了,倒還是有層淡淡的白霧沒有散盡,太陽還懶在厚厚的雲層裏不肯出來,而勤勞的人們早已在田裏耕作。

由於正值青黃相接的時候,這邊剛收割完金燦燦的稻穀,那邊又要推着笨重的犁田機開始犁田了。都盼望着能快點插上青綠的禾苗,趕在同年的十月再來一次大豐收。

我們的村子不大,田地離得也不遠,有的甚至就在家門口。有的人家種的花生與黃豆都有好的收成,都忙着從地裏捆回家。有時還和鄰地村民像交流經驗那般聊聊農作物的事。有人經過還能聽見他們的打趣聲,歡笑聲。早上七八點,太陽總是在人不經意的時候跳了出來,毫不吝嗇地把它的光和熱撒盡在小山村的每一個角落。溫度開始升高,人不動則已,一動則汗流夾背。儘管每個人身上的汗像水一樣從臉上,背上不斷地滑下,但卻絲毫影響不了這些樸實的人對土地的熱情,依舊雷打不動地幹着手上的活兒。

偶爾還能看到幾頭大黃牛在河邊悠哉地吃青草,放牛的老人坐在一旁,腰上彆着個收音機,小盒子裏傳出動聽的旋律,悅耳的歌聲。他也跟着哼唱幾句,看着放牛人的美美地跟着打拍子,看着這一幅安靜平和的畫面,我的心也是醉了。

老天爺就是一個有着怪脾氣的老頭。前一秒還是烈日當空,熱得連說話都能帶出火來,下一秒就突然雷電交加,下起傾盆大雨,如果躲避不及還有可能淋成落湯雞。大雨嘩啦啦地把小山村的水泥路沖洗得乾乾淨淨,田地裏的水溝一下子就填了大半的水。這倒是讓沉悶的山村多了一份舒爽。

我們家門口有棵龍眼樹,每年這個時候都會結出又大又甜的果實,讓過往的人都垂涎三尺。記得我們六七歲的時候,趁着大人們到田地裏勞作,偷偷地爬上粗壯的樹身去摘龍眼。所謂出生牛犢不怕虎,雖然我是女孩,但我爬樹的技術可是一流的。我嗖嗖

兩下,就爬過樹身,上了最高的樹幹,扶好一邊樹丫,就伸手去摘最大的龍眼。有時直接就在樹上找根粗點的樹幹,把龍眼一個個剝了皮,丟進嘴裏,然後把籽和殼通通往地上扔。如果運氣不好,會被中途回來的父母逮住,拉扯着耳朵,狠狠地教育一番,並且保證以後不準再爬樹。

一到傍晚,小山村越發的安靜了。村民們扛着鋤頭,挑着擔,陸陸續續從田埂裏上來。說說今天的收穫,又講講明天的計劃,然後回了各自的家。

背對着落日的餘暉,站在山村唯一的老橋上看,一道接一道的白色炊煙已經嫋嫋從屋頂升起,天色也漸漸晚了。

晩飯過後,大家都愛坐在院子裏乘涼。聽着青蛙不厭其煩地唱着同一首歌,蛐蛐們也是兢兢業業地跟着和。這時候有一盞如黃豆般大小的燈從那邊緩緩飛來。飛近一看,原來是螢火蟲!一隻,兩隻,三隻我們這些愛玩的孩子,使出了渾身解數,終於抓了好幾只,把它們都裝進透明的瓶子裏。然後關了燈,就能看見,一團綠色的光從瓶子裏透出來,好不漂亮,我們都興奮得呱呱叫。

在這裏,我們哭過,笑過,鬧過,跌倒過,成長過它無聲地包容了我所有的一切。這裏就是我的根,無論綠葉飄到哪兒,始終還是會落在根的懷裏。

小小山村散文 篇45

時節,總以自然法則,時而送來一裝碧綠,時而換上一身金黃,從翻閱光陰的手指間悄然而至。我們輕挽一縷和風,踏着明媚的晨光,一路聆聽鳥啁蟲啾,到鄉下督查鄉村環境整治工作。

走在鄉間,秋風中仍瀰漫着淡淡的花草香味,爾偶可見一些淡黃的楓葉和漸熟的稻田。陽光,輕盈輕盈的穿過白色的雲朵,靜靜的撒落在稻子上,穗兒如害羞的少女,慢慢地低下了頭,在秋風中搖拽着,翻起一頁頁鴨黃的浪。進入高坊鎮鳳形村九島任衝,一幅剛勁的楹聯映入眼簾:淨潔風光宜居地,雕刻玲瓏德藝家。

想不到,在如此山衝野外,能見到一個民間藝人:任行寬先生,年近花甲,擔任村支書二十年,帶領黨支部委員們把村民教化得文明、和諧;率領村民們把村莊打扮得整潔、秀美。他從小酷愛雕刻藝術,無師,自學成才、自研藝技,成就了一個出色的鄉村藝人。他收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福字書法300多個,用香樟雕刻,其作品曾選入省《優秀民間雕刻作品選》。他老精雕細刻的福文化,讓人賞心悅目,如臨福地。真有:入其室,心溫馨若福至;觀其作,意陶醉於美中。

九島任衝,地處洞庭湖北面,山戀起伏,九座山峯將村莊圍在垓心,南面一入口,寬五百步,一條大道蜿蜒而進,通向各家各戶;一彎小溪,穿村而過,終年向西流淌,最後注入洞庭。溪中石頭凹凸,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或圓或方,都被流水洗刷得光滑剔透,無棱無角,久經坎坷,老於世故;兩岸石崖交錯,竹木叢生,藤縵蒙絡,流水淙淙,清涼明快。任先生給我佇講起九島的傳說:這裏遠古時也屬洞庭湖區,一片汪洋,而九座山峯聳立於水中,名爲九島。

相傳在大禹治水時,挑石堵洪,因趕路顛簸,抖落九顆小石於此,化作九座山峯,將湖水堵於湘陰洞庭,才使得汨羅江一帶免遭水害。後,禹治水成功,洞庭湖水流人長江,水域漸斂,這裏成爲人類聚居寶地,有任氏移住其中,故名九島任衝。

初秋的天空柔和而瓦藍,幾朵白雲在悠悠舒捲,向西緩緩飄動,不斷變幻着雲姿,時兒如白鶴翔於大海,時兒若羊羣遊於草原。使九島任衝在藍天白雲下更加秀美,彰顯魅力。

小小山村散文 篇46

迎着明媚的秋陽,我們驅車來到了風景秀麗的玉池白鶴洞,洞水如鑑,清徹幽靜,盪漾在青山綠水間的玉池裏,就如一顆巨大的明珠,在陽光下閃閃爍爍,發出耀眼迷人的五色粼光。

近午晌,沿盤旋的山路前往安樂村。天,漸漸佈下雲來,一場秋雨正在釀醞之中,太陽躲進雲中,與雲兒一起徘徊於九霄之上。一路上,山巒高聳,翠竹婆娑。天慢慢昏暗,一陣風乍起,樹上的白鷺驚飛,片片竹葉也卷在空中與蜻蜒共舞。接着下起毛毛細雨,潤得山霧朦朧。雨越下越大,霧越來越濃,路越走越陡,氣溫越來越低。車輛在盤山路上緩緩爬行;因修路,道變得泥濘而滑,能見度不到五米,車子一步一顛,一程一滑,讓人提心吊膽。好不容易翻過安山,到了目的地安樂村。

老天爺就象搞惡作劇似的,剛過安山雨就停,霧也淡去了很多,山川明朗朗,村莊清徹徹,盡入眼簾。下車,放眼放,驚歎不已,好奇妙的景緻,好秀麗的風光!羣峯旖旎,山脈逶迤,松樹蒼勁,翠竹搖拽;一汪汪山塘如銀潭玉液,琉璃燦燦;一條條溪流涓涓蜿蜒,一掛掛小瀑布翡翠流珠;村道曲折於羣山之間,這是鄉村的脈搏。透過飄渺的雲霧,在約紅約黃的霞光下,梯田層層。田埂皆由石塊壘成,彎彎曲曲,形如弓月,一丘一層樓,從山腳疊到山頂,上達雲霄,下抵深谷;田中稻穗初熟淡黃,如環環相扣的金環玉鏈,亦若水邊擴展的漣漪。觀賞間,色彩明快,彷彿一幅幅水彩畫;層次恢宏,更勝3D影視。淋漓盡致,美侖美奐。

放眼山川,天光水影,琉光四溢;靜品村莊,雲靄霧繞,楚楚動人。山與水的默契,在這裏融融交會;光與色的結合,在這裏和諧統一。山林秀景,天然氧吧。真有:人在鄉村走,如遊仙境中。

小小山村散文 篇47

踏斜陽,過林海,境臨隱居山。隱居山因古代晉陶公真人隱居山西,其女桃花仙子閨居山東而得名,又名隱珠山,以峯爲界,分東隱和西隱。

相傳遠古時,玉帝大壽,各路神仙紛紛獻禮賀壽,都是珍奇異寶,玉帝龍顏大喜。最後,東海龍王螯廣拜壽,他一改仙家首富的闊佬氣慨,命龜丞相送上一隻不起眼的檁木禮盒作爲壽禮。玉帝不悅,命值日神當衆開啟,想當衆辱沒一下螯廣的小氣。寶盒一開,頓時豪光四射,蓊香彌滿天庭。盒中兩顆明珠,一雄一雌,碩大無比。雄珠赤焰灼灼;雌珠碧翠其華。仍三界絕無獨有的龍鳳奇珠。壽宴後,玉帝正爲如何收藏雙珠爲發愁,七仙小女兒奏道:父王在上,小女在人間洞庭湖南數裏覓得一個好去處,這裏山川毓秀,境幽景美,可藏珠如此。玉帝大喜,命女兒下界藏珠,命大力神負七十二峯將此圍住,又使南極仙翁於百果山移來兩棵巨大的百果樹植于山頂,權爲標誌。七仙女將雄珠匿於山東,雌珠匿於山西,回報父王。從此玉帝、王母、各路大仙及諸天王常立於南天門外,觀賞雙珠,動察人間善惡、禍福。故土人稱其爲隱珠山。

賞湖光,閱山色,秋日聽傳奇,不亦悅乎!

現東隱屬弼時鎮,西隱歸李家鎮。抗戰時這裏曾是抵抗鬼子的戰場,演譯出一曲民族英烈的壯烈詩歌。

雨後隱珠,雲悠景秀;山溼潤潤,水清麗麗。山環擁着水,水倒映着山,如癡如醉,似幻似真。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沿着蜿蜒的小路徒步而行,走進隱居山。只見山頂那兩棵百果樹像二位天神,守衛着人間仙境,保一方平安。路邊野菊初開,在微風中散發芬芳。一農家小築傍,有一棵百年丹桂,鬱鬱蔥蔥,開綻枝頭,數裏聞香。

走在林間幽徑,秋風吹拂着林海微泛碧,小鳥翹首枝頭低聲吟唱,紛繁的野花兒綻放着笑顏。幾汪小橋流水,幾戶小築人家。小憩農家,或舉杯對飲,品着魚香美味;或沏殼淡茗,欣賞那池中一圈圈滿滿盪開的漣漪,湖面燈爍,微風拂面,便恍如進入了仙境。那份清涼雅緻的愜意,在這美好的季節,讓人有超凡脫俗、遠離紅塵之感,無愧於隱居二字。

秋天勿勿走來,時光蹁躚而過,歲月就在不經意交臂。唯有這些撒落在鄉村自然情韻和古老的傳說,卻深深地嵌入人們的記憶,永遠是村民們茶前飯後的不朽的話題。